当空调、电冰箱等传统家电产品纷纷贴上能效标识后,太阳能产品的能效标识却仍迟迟不见踪影,据调查,目前国内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的企业大大小小近6000家,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不过是行业内公布的数据,实际数量可能已经过万!这么多的企业在做太阳能,然而被消费者认知熟知的品牌却不到20个,大量的杂牌军充斥其中——标准的缺失让消费者无法识别产品的优劣,杂牌的大行其道,让消费者陷入品牌的盲区,为何太阳能行业的相关标准千呼万唤始不出?为何小小作坊也可在太阳能市场兴风作浪?
能效标识
缘何千呼万唤始不出?
走进家电卖场,能效标识早已为消费者熟知,太阳能热水器的相关标识却仍不见踪影,一眼望去大同小异的太阳能产品,好坏到底该如何衡量?太阳能产品的能效标识缘何迟迟不出台?
▲理解难
据业内人士透露,和其他传统家电相比,太阳能产品能效标识的制定有自身的难度,消费者普遍认为能效标识主要标明的是耗电量。如果太阳能热水器启用能效标识,那么,消费者也许会产生疑问:太阳能热水器也耗电?尽管太阳能科普工作已初显成效,却始终不及传统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普及,贴上“能效标识”的太阳能热水器也许会让消费者更加“雾里看花”,因此除了标识本身的相关说明要清晰外,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识科普工作更要提前进行。
▲监管难
此外,和传统家电销售渠道不同,正规家电卖场并不是太阳能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太阳能产品大多摆在经销商自己的专营店里进行销售,这将直接导致市场监管约束力的下降。即使在空调、电冰箱等这样品牌高度集中的传统家电行业,虚标现象仍屡屡发生,可以想象,倘若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识启用,政府部门监管难度会更大。
▲产品难
尽管太阳能热水器是当之无愧的绿色环保产品,但其依赖的太阳能源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白天有晚上没有,晴天有阴天没有,因此辅助能源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1500w电加热”是各品牌采用的普遍辅助手段,但是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实际需求,“电加热”属于可选功能,多这一项功能,用户要多支付平均200元左右的费用,而且加热到可用水温的耗电量还要取决于水箱里基础水温的高低,这都给能效标识的制定带来困难。一般来说,“电加热”主要在冬天使用,从热水需求习惯来说,城市用户对电加热的需求比农村用户明显多一些,据了解目前农村用户对电加热的使用率不足10%。
缺标准→低门槛→杂牌盛
不仅太阳能产品没有能效标准,就连太阳能企业的资质门槛都没有相应的标准,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整个行业的门槛较低,如此一来,即使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小型作坊也可组装太阳能产品像模像样地出售,甚至用“低价劣售后、超低价无售后”的方式抢占品牌太阳能的消费市场。
同时,也正因为小作坊盛行,杂牌军大行其道,使得太阳能行业的自律性较差,小企业、小作坊甚至会采取“用一部分高能效产品送检,而将全部产品贴上能效标识”的捷径,到那时,消费者就是直接的受害者,能效标识“通行证”变成了伤害用户的绿色谎言。
早在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发布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集热器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之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标准和《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之太阳能集热器》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环保“太阳能标准”,太阳能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两项标准对热水器和集热器两种产品的热性能、健康安全和光污染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比如标准要求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温度必须达到45℃,同时对保温材料、集热器光污染和太阳能集热器与水接触部分的重金属铅、镉和镍的析出量也提出了要求。
然而,此标准并不同于其他家用电器的能效标准,能效标准有自己的下限,5级能效为市场准入门槛,即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不够5级不能上市。而太阳能热水器的此项标准属于行业内的推荐性标准,该标准是推荐性的而非强制性,因此对于行业品牌的整合作用并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留给杂牌军很多空子可钻。
快报记者 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