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生活无锡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宜兴农民要做当代“愚公”
· 去年40万无锡人游常熟
· 面馆取名“不差钱”
· 烈士后人无锡寻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4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宜兴农民要做当代“愚公”
5年投资1000万元,在山岭上种树85400棵,造林300亩
  山岭上的毛竹都是朱洪明种的

  宜兴张渚镇茗岭山区的朱洪明今年已经62岁了,对他来说,让家门口原本光秃秃的试验山复绿,是他最后也是最大的心愿。“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让10年前那场惨剧重演。”朱洪明说,近5年来他累计投资近千万元,在家门口的山岭上种植了各类树木85400多棵。

  

  泥石流夺命

  这个故事还要从1999年秋天的一场大雨说起。“那年天气特别奇怪,本来已经入秋,天气应该凉爽了,可气温还是很高,好不容易盼来了一场大雨,可大雨一连下了几天几夜。”朱洪明回忆道,“那时候我住在镇上,刚吃过早饭就接到电话,说附近试验山发生山体滑坡,住在试验山山脚下的6户人家房子都被冲垮了,其中一户人家四口人还在睡梦中,就被汹涌而来的泥石流掩埋了。”

  “我觉得,山体滑坡与当时疯狂开山采石造成山体千疮百孔脱不了关系。只要还有人开山采石,这样的惨剧迟早会发生。”朱洪明觉得,该为死去的乡亲们做点事。

  青山变秃头

  据朱洪明说,上世纪70年代以前他家门前的山头还没有名字,后来因为江苏省林业局在山上搞实验,组织当地农民试种了毛竹,大家就把山叫做试验山,他也是当时在山上种植毛竹大军中的一员。

  1974年前后,有人发现,这个山出产的白泥质量很好,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制瓷。见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一拨一拨的个人和企业开始疯狂开山。10年后,原本郁郁葱葱的试验山成了荒山秃岭,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一到雨季,山洪倾泻而下。“在那次泥石流暴发之前,只要下雨,村里就发洪水,小猪、小狗被冲走了不知道多少,我认为泥石流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的。”

  青山变成秃头,朱洪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也想过自己承包一个宕口,然后把宕口废弃不开采。可试验山的宕口很多,我个人实在没有能力把所有的宕口全部包下来。那些承包宕口的老板也不可能放着钞票不赚把宕口废弃,我只能劝说附近的村民,离开山采石的地方远一些,免得遭殃。”

  他要做当代愚公

  2003年之后,当地政府开山采石的政策有了很大的转变,大批的采石宕口关停并转让,朱洪明觉得实现他心愿的机会到了。他立即决定,把原本经营的工厂关掉,集中精力承包下已经千疮百孔的试验山。2004年春天,朱洪明在付出巨额的荒山承包费后,带着妻儿开始对试验山进行植树绿化改造。“我对试验山的情况心里有数,知道光靠自己,想要把试验山恢复成青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仗着以前种过树,我还是硬着头皮干了起来。”朱洪明说。

  由于长期疯狂开山采石,整个试验山有两处已经被挖出深深的大坑,山体上覆盖的泥土层很浅,四处都是散落的碎石。“一开始树根本就种不下去,一种就死。我出钱雇了挖掘机,又从其他地方运来泥土,把山体先修成一层一层的梯田状,又把土地平整,这才把树种了下去。”

  为了运石头,当初采石场硬生生地在山体间挖出一条山路。每到下雨天,山顶的雨水就混着大小不等的石块刷刷往下冲,非常危险。朱洪明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处理,把山路填掉需要的泥土是巨量的,根本不现实;可保留山路的话,运上山的泥土、果树又很容易被洪水冲走。一家人讨论了好几天,终于想到一个主意,把山路两旁种上可以保持水土的毛竹,缩小山路的宽度,把山路变成一道流向山下的清泉。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朱洪明一家人累计在试验山上植树种竹85400多棵,造林300余亩。其中果树3100多棵,保护水土流失的树木52000多棵,毛竹30000多棵。2009年春天,试验山已是绿树成行,翠竹满山。5年来,朱洪明累计投入近1000万元,知晓此事的村民都把他称为“当代愚公”。

  朱洪明说,山上的部分果树明年就可以挂果了。“我干这件事情不图其他,就是觉得作为一个茗岭人,应该要为茗岭做些事。以前为了发家致富,有些人做了不顾子孙后代的事情,现在我要向他们证明,这是完全错误的。”朱洪明说,他希望试验山变成一座“花果”山。

  陈火清 金辰 陈超 文/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