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快报“解放牛”的征集令一经发出,11位“解放牛”就冒出了“牛角”。他们与南京同一天获得新生,他们的名字中蕴藏着“生机”,走过60年沧桑岁月,他们又有哪些别样的故事?
名字很牛
她叫“解宁” 他叫“宪明”
与南京同一天获得新生,这样的经历可不是人人都有。你看,不少“解放牛”的父母们,把孩子这段特殊而自豪的身世,直接融进了他们的名字里。
魏解宁老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大家都知道我是南京解放那天生的!不信,你看看我的名字!”
老人回忆说,父母都是湖北梅川人。上世纪30年代,为了“跑鬼子反”,夫妻俩天南地北地四处飘泊,最终在南京安了家。1949年4月23日凌晨,这对夫妇终于等来了宝贝女儿的降生。仅三四个小时后,南京解放的喜讯也传来。“父亲兴奋得当场拍板,给我取名为‘解都’,寓意解放都城(当时南京是民国首都)。”
不过,这个名字后来却给她带来不少麻烦:“我这名字,乍一听很像是男孩的,念起来也拗口。”等到插队的时候,她便索性改名为“解宁”,并沿用至今。老太太得意地告诉记者,当初自己也是费了一番心思:“‘都’改成‘宁’,好听又好懂,也保留了原来的意思。”果然,此后再也没人问她关于名字的问题。
孔宪明有4个姐姐,他的出生,令父亲孔照海很激动。“据说,我是凌晨出生的。天亮之后,南京城解放的喜讯也传来了。”孔宪明介绍,父亲认为他“比南京先见光明”,所以给他取名“宪明”。
爱情很牛
她的八年“工厂地下情”
“最牛生日宴?邀请我?”孟宪兰昨天接到记者的电话,一时摸不着头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儿子偷偷给她报了名,想给母亲一个生日的惊喜。
“我来,我一定来!”这个从不喜欢过生日的老人,破例决定参加这次盛宴。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出生之日起与这座城市一起历经的酸甜苦辣,全写进了跟老伴喜欢唱的那些歌曲里——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到“走进新时代”。
5岁来宁
孟宪兰并没有出生在南京,但和南京的不解之缘却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定下了。
1949年4月23日,一个女娃诞生在扬州的一户农民家中。那刻,她的父亲正在南京拉板车运蜂窝煤。5岁那年,母亲带着孟宪兰到南京投奔父亲。他们一家四口挤在下关兴中门69号的一间房子里,生活非常贫困。
到了16岁,孟宪兰去了麻绳厂上班(后来的五金工具二厂),家里的日子才好一点。那时候多劳多得,为了多制作几根绳子多挣点钱,孟宪兰经常都是手磨出血来才回家。
幸而,一场爱情席卷而来。
8年恋爱
“说出来你不相信,我们谈了8年恋爱。”孟宪兰有些不好意思——自由恋爱在当年绝对算得上新潮,更何况还是“8年抗战”。面对记者,她陷入了一段甜蜜的回忆——
1966年,孟宪兰跟同工厂的技工苏玉国谈起了对象。有意思的是,这段恋情在工厂里一直处于地下状态,同事们问起,孟宪兰都不承认,“那时候思想有包袱,就怕没谈成,让人家笑话。”所以,他们只能靠苏玉国飞速地塞进孟宪兰手里的小纸条联系,那上面写着当天晚上的约会地点。
两人时常和同事们一起唱革命歌曲,一起去雨花台凭吊烈士。如果想单独约会,那就去看电影,渡江电影院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青春之歌》、《卖花姑娘》……花一毛五,肩膀挨着肩膀坐在一起,就算得上浪漫了。至于趁机牵手,那时想都没想过。
对土生土长的老南京苏玉国来说,孟宪兰的生日也加深了他对她的好感,“跟解放日同一天,多让人羡慕……”她这个人,就像她的生日一样让苏玉国难以忘记。
儿女双全
1974年,两人终于领证。他们还特意选在国庆节那天举办了简单的仪式,以此表达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与祖国同行的决心。
在结婚初期,生活依旧艰辛,两人加起来只有60多块的工资,还要赡养双方父母。随着两个儿女的相继降生,负担继续加重。
“直到孩子有了工作后,我们才真正轻松下来。”孟宪兰一句话就带过了抚养儿女的艰难岁月。
“现在的日子很满足,很满足……”孟宪兰重复着,“我50岁退休,一个普通工人,退休工资从400块长到1400块,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老两口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拿起麦克风,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唱到“走进新时代”。
生日愿望
要说孟宪兰生活中稍显遗憾的事,那就是60年中她没怎么过过生日。惟一热闹点的一次生日就是去年,儿女们在饭店里摆好了酒席通知她去,她才不得不去。
今年,她没想到,儿子为她报名参加了最牛生日宴,她一时百感交集:其实,自己何尝不想跟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有缘人见见面呢?因为她知道,身上有同样的出生记号,聚在一起一定有说不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