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街、石路是苏州古城区较为出名的两大商业区,而在不久将来,另一处园林式的商业区将建立在苏州古城区的东部。昨起,苏州第三监狱及振亚丝织厂地块详细规划在苏州市规划局网站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这一规划区面积为15.65公顷,定位是集宾馆、商业、居住为一体的,极具古城特色的综合功能区。由于地块南面为城市主干道——干将路,北面为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因此,整个建筑群体是南高北低的态势, 沿干将路建筑高度不超过15米。
功能结构呈“两轴、两片”
从公示内容看,该规划区位于苏州古城区东部,相门桥堍北侧,处于平江历史街区内,规划用地南临干将路,西为仓街,东为外城河,北面为小新桥巷以南河道,面积为15.65公顷。规划区定位和目标分别是,根据对现状的分析及相关上位规划,本规划区定位为集宾馆、商业、居住为一体的,极具古城特色的综合功能区;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体及街巷空间,繁荣雅致的商业空间和优美、静谧的居住空间。
整个规划为“两轴、两片”的结构。两轴:商业轴——沿中张家河两侧规划为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商业轴;景观轴——沿外城河设置宽50米的绿化景观带,并在绿化带西侧规划宽约10米的内城河,形成本地块的景观轴。两片:宾馆片——在南面分地块(第三监狱地块)商业轴以南,规划宾馆功能;高档住宅区——在北面分地块(振亚丝织厂地块)商业轴以北,规划居住功能。
干将路和仓街交叉口设广场缓解交通压力
在道路交通规划出入口设置方面,划分为宾馆、商业街、住宅小区等入口。为了缓解干将路和仓街交叉口的交通压力,规划在此处设置一处南北纵深80米,东西宽55米的广场以利于车流集散,宾馆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仓街上,为步行出入口;宾馆的次入口设置在内城河边的城市支路上,可进出机动车。商业街定位为步行街,步行出入口设置在仓街及内城河边城市支路上。停车出入口面向仓街。
此外,为了保证街巷格局在视觉上的完整性,住宅小区在仓街设置两个出入口与仓街两侧现状巷口对应。在东侧设置一处开放性小型广场作为次要出入口,将环城景观引导入小区内。
外部道路规划是,合理拓宽仓街南段至6.5米宽,使之成为城市支路,以改善目前仓街交通拥堵、繁杂的状况。在内城河西岸设置6-8米宽的支路,通过东西向的支路与仓街连接,形成各地块的外围环形道路。
因为规划地块处于历史街区内,为了与老街坊肌理相融合,地面不宜设置大面积开放式停车场,所以本规划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少量设置了地面停车位,停车场主要设置于地下。
绿化系统充满传统景观元素
在绿化方面,根据规划,该地块的主要集中景观由外城河边50米绿化带和内城河组成。中张家河和外城河交叉口,根据上位规划,设置一处码头,供游船停泊、换乘,绿化带中设置亭、台、廊、雕塑、步道、平台、小型广场等供游人游憩、观赏。
宾馆与干将路之间设置南北宽80米的广场,一来减少主干道对建筑干扰,又能通过绿化、雕塑、牌坊等景观元素营造较好的城市节点景观。宾馆内部采用园林式布局和造景,在“曲径通幽”的景观格局中,糅合亭、台、楼、阁、水、花、鸟、虫、鱼、竹、树、石等传统景观元素营造极富传统韵味的内部景观。
在商业街的两端及中间,还设置小型广场和绿地,丰富商业街的空间及景观。此外,住宅小区在临近外城河绿化带一侧结合小区配套用房设置小型集中绿地,使小区的开放景观空间和外部景观融为一体。
建筑高度最高不超过15米
由于规划地块南面为城市主干道——干将路,北面为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因此,整个建筑群体是南高北低的态势。建筑沿街界面高低错落、进退有序、虚实相映。建筑群体采用坡屋面,粉墙黛瓦的传统建筑风格与古城风貌相协调。
根据苏州市古城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对干将路两侧现状的调查,该规划在干将路北侧、沿干将路建筑控制为檐口高度不超过12米,建筑高度不超过15米,沿路建筑以北的建筑控制为檐口高度不超过9米,建筑高度不超过12米。中张家河两侧商业建筑以两层为主,局部三层,檐口高度不超过9米,建筑高度不超过12米。中张家河以北住宅建筑,以两层为主,局部一层,檐口高度不超过6米。
在靠近干将路一侧,建筑退后干将路约50米,与苏州大学北校门前广场呼应,营造干将路与外城河交叉口,即相门桥的桥头开放空间。在相门桥头规划一座传统式雕塑,强调城市节点特色和标识性。
陈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