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4.23
2009.4.23
黄佩明开心地讲述生活的变化
他属牛,今年60岁。1949年4月23日那一天,他呱呱落地的啼哭声与这座城市的新生交相辉映。
从出生到下乡,从高考到结婚,从出国到晚年生活,他的足迹与南京一路同行,他生命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与南京解放六十年的历程同呼吸、共命运。
他有一个心愿:在60岁生日那天,和南京的“解放牛”见见面,共话沧桑巨变,人间冷暖……
1949:
南京解放当天,他出生了
1949年4月23日凌晨,南京城还像往常一般的寂静。城内的老百姓们并不知道这天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只是察觉到连日来国民党的军队慌忙撤离,已是溃不成军。那些原本住着国民党要员的宅子人去楼空,形势似乎逐渐明朗化。
就在那天的凌晨两点,大行宫附近一户人家的孕妇突然腹痛难忍,丈夫黄义懋知道家中第三个孩子马上要降生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当时黄家靠着中央医院(现为南京军区总院),黄义懋决定去找医生上门来为妻子接生。去医院的路上,他隐约听到了枪炮声,放眼望去,路上空荡荡的。他心头为之一震,有一丝预感划过心间,“是不是解放军开进南京城了?”他知道,几天前毛主席发动总攻的号召,南京解放是势在必行的。
凌晨两点,这个孩子顺利出生,是个男孩,六斤六两,取名黄佩明。黄家之前有两个女儿,首次得男,自然高兴。折腾了一夜的黄家几乎无人合眼,依旧沉浸在喜悦中。更为振奋的是,解放军真的攻进了南京城!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总统府上空,街头巷尾议论的全是这个话题。
“父亲大约是天亮后就得到了消息,他跟着人群出门去看,兴冲冲地回来告诉母亲。”当年那个襁褓中的男孩如今已是花甲老人,这些过往的记忆是黄佩明稍大后听父亲回忆的,1949年4月23日这个特殊的生日,跟着这段难忘的历史刻进了他的生命中。
1968:
苏北插队,刺骨的寒冷
上世纪60年代,全国号召知青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刚刚高中毕业的黄佩明也响应号召到了淮安径口公社插队。知青生活是苦的,在苏北插队的日子,黄佩明至今记忆犹新。“住的是破旧的石头房子,冬天房子缝隙中呼呼窜风;夏天,蚊子到处乱飞,一觉醒来,身上叮了无数个包。”
那些日子,黄佩明还给自己找了个活:冬天三个月里去做挑河工,可以赚一些工分和零用钱。寒冬腊月,他光着脚丫站在冰冷的河泥中,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把两三百斤的河泥担子从河底向河堤上挑。回到宿舍时,两脚已经冻得麻木了,他用手使劲地搓,直到把两脚搓红 ,才感觉不到那种刺骨的疼。
1977:
高考,南师大的召唤
如果说插队是一种历练,那么1977年恢复高考就是黄佩明人生中的一次转机。
1975年,回城的黄佩明被分配在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做了一名锯木工。这是一种强体力的工作,每天机械式的劳动,一天下来常常精疲力竭。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就像一股春风让人看到了希望,当然黄佩明也不例外。“书本扔了好些年了,数理化很多知识都不记得了。”黄佩明决定咬咬牙挺过这段日子。白天8小时的上班时间不能耽误,下班后他就躲在宿舍看书,哪也不去。到熄灯时,黄佩明还觉得书没看够。此时困意正起的舍友们催促着关灯,黄佩明只好不情愿地上床,脑袋里却还想着那成堆的数学、物理公式。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去车间看书。“晚上车间安静,没人打扰。”他也不记得多少个夜晚,趴在车间的机床上看书,直到深夜才蹑手蹑脚地潜回宿舍,像做“贼”一样。
高考后的一段时间,黄佩明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那天,他几乎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到传达室,“看到信封的一瞬间,我就知道上大学有戏!”果然,黄佩明的苦读没有白费,他顺利考进了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师资大专班。如今,那张红封面的毕业证书依然保存着,他的父亲为之骄傲了一生。
1980:
结婚,20平方米的新房
将近30岁才读大学,大好的青春年华已经不再,结婚便成了当务之急的大事。可是,很多女方都因嫌弃黄佩明的家境和条件而回绝。黄佩明正在苦恼时,1979年11月,一个同班女同学给他介绍了自己的中学同学邱美蓉。于是,两人在女同学家正式相亲。
“人蛮好的,踏实肯干。”邱美蓉对黄佩明的第一印象不错。可实际上,两人的条件差距很大,黄佩明一个月才拿14块师范补助,而邱美蓉是长虹无线电厂的三级工,一个月可以拿到37块钱。但是邱美蓉不在乎。
1980年11月24日,两人领了结婚证。玄武区革命委员会新街口办事处的红章一盖,两人就这样被订了终身,那时候的结婚证简单得连相片都没有。黄佩明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教育科任科员,第一个月的工资是48元,彻底改变了生活上的困境。
“我们的新房才20个平方米,是我单位的宿舍。”黄佩明回忆,家里除了床,只有一个五斗橱和半截柜。日子过得很和美,1982年时,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之后,黄佩明的生活再次被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他获得了赴慕尼黑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机会,虽然只有8个月的时间,却又一次被改写了命运。1983年7月回国后,他进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任土木工程系老师,一直工作到现在。
2009:
想和“解放牛”共度生日
“黄老师到现在都还是个工作狂,管都管不住。”邱美蓉忍不住“抱怨”起老伴工作的劲头,她希望黄老师能早点退休,陪她一起多出去转转。
2000年的时候,两人用拆迁款加上积蓄在南湖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次性付清了30万。
“我总是想起我的青年时代,太苦了,一定要让儿子过上幸福生活。”让夫妻二人欣慰的是,儿子非常有出息,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考入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从事治癌药理研究,明年博士毕业后还准备去国外读博士后,前途不可限量。
这些年来,黄佩明对自己的生日很不重视,“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留在记忆里的生日都是年轻时候的苦日子。想想也就不过了吧,家里人一起吃顿饭就可以了。”
可是,今年黄佩明却改变了主意:“我60岁的整生日,是南京解放60周年的大日子,我想和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们一起过寿……”黄佩明满心感慨,60年风雨历程,他们的生命足迹与南京这座城市一路同行,“60岁的人属牛,我们都是南京的‘解放牛’!”
快报记者 王凡 沈晓伟 钟晓敏 赵丹丹/文
快报记者 赵杰/摄
征集
令
每个人都有生日,每一天都有人庆祝生日。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解放。就在同一天,一群呱呱落地的婴儿,与南京这座千年古城,一起迎来了新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解放牛。
六十年来,“解放牛”伴随着南京共同成长。他们为这座城市的变迁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如今已经步入花甲之年。或许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尽相同,但“解放日”却是他们身上共同的记号。
值此良机,快报邀请全体“解放牛”共聚,用大家共同的记忆,再现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即日起,本报面向社会推出《“解放牛”征集令——暨南京解放6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
[征集寿星]
“最牛生日宴”开始报名啦!如果您符合下列条件,赶紧来参加我们为您特设的“最牛生日宴”。
1、所有1949年4月23日出生的“解放牛”
2、所有4月23日出生,与“解放牛”同天生日的寿星,也欢迎来参加。
[征集南京解放纪念物]
在60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有太多的时代物证,太多精彩瞬间,太多刻骨铭心的动人故事,值得我们后人去追寻、去挖掘、去重温、去深思。如果您家中珍藏着与解放有关的纪念物,欢迎来与我们分享其中的故事。
[征集“最牛生日宴”冠名权]
本次生日宴的冠名权,将面向全社会征集。我们期待与您合作完成本次盛宴!
征集热线: 96060。
南京“解放牛”知多少?
南京究竟有多少“解放牛”?记者走访了民政、公安等部门,统计得出:全南京的“解放牛”共有178人。
从数量上看,“公牛”、“母牛”旗鼓相当,分别是90人与88人。不过,即使大家同一天出生,也要分出长幼先后。在记者日前采访到的多位“解放牛”里,凌晨两点出生的黄佩明老人暂时领先,算是“牛老大”。而魏解宁和孙宪明两只“牛”则同时在天快亮的时候出生,难分伯仲。不过3位老人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在解放日出生的自豪之情。“所有的解放牛聚到一块儿,肯定有说不完的话——这个活动真是太有意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