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精明的珍宝商人可以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职业赌徒可以根据庄家瞳孔的变化来投注,而有经验的刑警,只要简单地看那些被审讯的人在做陈述时眼睛是向左看还是向右看,就能推断出他是否诚实……
今年3月1日,江苏卫视原计划推出的真人秀节目《证明》,拟使用测谎仪。然而国家广电总局一纸禁令下发到全国广电系统,明确禁止在情感类节目中使用测谎仪。由此,《证明》不得不先中止。
精神医师认为,当众测谎无益心理健康。而在测谎专家眼中,公开场合根本不符合测谎环境要求,更何况测谎术更多应用于民事纠纷及协助侦破刑事案件中。
测谎仪究竟有多神秘?它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仪器,它真的能成为代表智慧和公正的所罗门王吗?
70吨柴油是漏了还是被偷了
张峰拿到一审的败诉判决之后,立即提起了上诉。他怎么也搞不明白,自己好好的船,怎么就漏油了呢?
张峰是一个船老板,在他的名下,有一艘很大的运输船,专门用来为人运油。2007年的一天,他接到了一笔生意。来者是江苏启东市某加油站的老板,名叫黄华。黄华告诉张峰,想请他到南通一油站运几百吨的油到启东。
按照黄华的要求,张峰来到南通某油站装了满满的一船油,是300多吨。在对吨数进行确认之后,张峰指挥船员,把船开到了启东。
到了启东,黄华又指挥着人把船上的油放出来。但是,那天船到港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天气又很热,在放了一半油之后,黄华要求到第二天再放。
为了防止有人偷油,张峰特地安排了人手在船上值班。第二天,黄华到了之后,他们又开始接着放油。但是,在柴油放完之后,黄华却告诉了张峰一个惊人的消息:据他测算,大约少了70吨!
张峰急急忙忙上岸,来到黄华的仓库,黄华又带着他测算了一下,果然少了70吨柴油。难道是船体有漏洞?张峰检查了一遍,船明显好好的,没有问题。难道是有人偷油?但张峰问了几个值班的船员,他们都说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审败诉后他把希望寄托在测谎上
少了柴油,当然要张峰来赔偿,黄华一纸诉状,把张峰告上了法院。张峰也承认了少油的事实,于是,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张峰赔偿这70吨的柴油款。
拿到判决书后,张峰很不服气。自己明明没有偷油,怎么就败诉了呢?他上诉到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为了有过硬的证据来证明清白,经过多日的思考后,张峰向法庭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够对他和黄华进行测谎,看看到底是谁在说谎。
在民事案件审理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无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情况,法官也左右为难。于是,2005年5月,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购置一台PGA多道测试仪,也就是民间所谓的“测谎仪”。
法庭同意了张峰的请求,经过做工作,黄华也同意进行测谎。于是,南通中院司法鉴定处的法医们进入了测谎的前期准备工作。
先进行测谎的是张峰。当张峰被领进房间的时候,一脸的平静。接着,他的胸口和手指上分别戴上了测谎用的仪器,他的心跳、脉搏和皮肤电阻等数据,将绵延不断通过仪器输入到电脑中,而法医也将根据这些数据来得出最终答案。
测谎的关键是什么?
仪器一切就绪后,法医开始询问。这些问题事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
“你叫什么名字?”“张峰。”“你是男的吗?”“是的。”“你是南通人吗?”“是的”……
先期的这些问题都没有触及事件的本身,在法医的眼中,这类问题叫引导题,法医就是想通过这些引导题,来平稳受测者的情绪,并初步了解受测者身体的基本数据。在回答这些引导题时,张峰的脉搏和心跳都很平稳。
接着,法医开始问一些关键性问题了,也就是法医所谓的“目标题”:“船上的油变少了吗?”
“是的。”
“是你偷的油吗?”
“不是。”
回答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问题后,张峰的心跳和脉搏仍然没有明显的变化。看来,张峰确实没有偷油。
接下来轮到黄华了。还是先从引导题开始,然后,目标题突然出现了。“这些柴油是你偷的吗?”
“不是。”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黄华的心跳等数据一切正常。看来黄华也不是小偷。
“船上的油变少了吗?”
“是的。”
当黄华回答完“是的”之后,法医突然发现,黄华的心跳和脉搏一阵加速。“难道是在油的多少上有问题?”
为了确定黄华的反应,法医又把这些问题问了一遍,当问到“船上的油变少了吗”时,黄华的心理又开始出现反应。连续三次之后,法医得出了测试结果:是黄华在柴油的测量上动了手脚。
通过调查,事实果然如此,柴油根本就没有少,是黄华在测量的仪器上动了手脚,造成缺少70吨柴油的假象。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测谎仪给人一种十分神秘的感觉。但在这些法医看来,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走进测谎室零距离接触测谎仪
3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走进在普通人看来有点神秘色彩的测谎室。
王新猛,侦查系的老师,亦是从事测谎专业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测谎专家。“来,这就是我们的测谎室。”王新猛轻轻推开一扇灰色的房门。记者仔细打量一番,显然这个房间与想象中的不同,仅有1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摆放着一张小桌子和三张椅子,桌上放着一台电脑,紧靠着桌子是一张给被测者坐的大皮椅,两名测试人员分别坐在电脑前和皮椅侧前方。
然而环绕房间四周墙上,三道黑色凹槽内镶嵌的五个摄像头引起记者注意。“安装这些摄像头,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从不同角度监控到被测者表情、动作变化。同时更是为了保证测试的客观、公正性,留下影像资料可以备事后查询。”王新猛笑着解释说,随手打开一个金属箱子,指指中间带有六个插孔的白色金属小盒子,“这就是测谎仪中的主机。准确地说,测谎仪应该叫多参量心理生理测试仪。”
主机上的每个插孔检测一道生理参数,如人体呼吸、皮肤电阻、血压、指脉等生理参数。同时测谎仪连接电脑,测试时,所有参数随时传播到电脑上,以图谱指数的形式呈现,供测谎员时时分析。
古代已有测谎术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古人就提出了“以五声听狱讼”的测谎方法。如果一个人在接受审讯时,语无伦次、脸色通红、呼吸急促、听力愚钝、目光失神,他的回答就有可能是谎言。和目前测谎原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差不多与此同时,印度则流行一种“大米测谎法”:往嫌疑人嘴里塞入一小把大米,过段时间再要他吐出来,如果大米仍然是干的,他就被认定撒了谎。原因很简单:由于撒谎胆怯,可使人停止正常分泌口水!
直到19世纪末期的意大利,才出现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测谎术:犯罪学家切萨雷和生理学家莫索合作发现了人在撒谎后发生的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微妙变化”,并计算出了一整套量化的标准。
但测谎仪诞生却是在1921年的美国,由约翰·拉森等人研制出,不过那也只能算是现代测谎仪的雏形。
经过几十年发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测谎技术已经得到检察机关普遍接受。目前,有50多个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使用着测谎技术。但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测谎术仍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伪科学”。
这种情况在1980年终于出现转机。时任公安部五局局长的刘文曾率公安部刑事技术考察团去日本考察。回国深思熟虑后,刘文认为过去对测谎仪所持的全盘否定态度是不对的。他向公安部提出报告,要求从国外引进测谎仪。由此,测谎技术被引进国内。
11年过后,1991年的5月,我国第一台真正用于刑侦测谎的PG-1型心理测试仪问世。第二年1月份,这台国内自主研发的测谎仪第一次被应用于刑事案件侦破中。
测谎仪其实不是“测谎”而是“测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外界刺激会留下一定的印痕,即记忆。当那些记忆被重新提起,特别是不光彩的记忆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记忆,必然引起被测试人沉重的心理压力或心理应激,从而引起生理上一系列异常的反应,比如,体温微升、出汗、呼吸速率和容量异常等。
而人体的呼吸、皮肤电、肌电、脉搏等会随着情绪、行为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所控制的。测谎仪测试的就是生理上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主要由三个指标组成: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因为皮肤电实际是受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突然的刺激会造成皮肤的收缩反应;第二个重要的指标是呼吸。我们知道,人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比如说,一起案件发生后,当作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第三个指标是血压,也就是脉搏。
黄华在对待柴油到底有没有少的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心理压力,当这一问题被提及时,势必会引起心跳、脉搏等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于是,谜底揭开。
所以,在法医们看来,所谓的测谎其实是“测真”,因为无论黄华是回答“少了”还是“没少”,心理上都产生异常的反应。而他们只要能捕捉到这一异常就足够了。
根据这一原理延伸出来的测谎方式,就叫“记忆术”,也叫“紧张峰测试法”。在了解了基本案情后,法医会有目的地根据当事人的记忆,来制作一些题目,以恢复他的记忆。而在恢复记忆的过程中,寻找他心理中的异常。
问题是,如果法医们了解的案情并不全面,或者在测谎前被当事人误导,他们还能够测谎成功吗?
测不出来的“记忆”
南通中院的法医们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件。这一案件是苏北某中级法院委托过来要求进行测谎鉴定的。案件非常简单,原告陈冬是当地一个镇政府的负责人,被告是一个小老板,叫杨凯。
陈冬说杨凯欠了他10万元。陈冬向法院递交了一份关键的证据,是一张杨凯所写的欠条:“今欠陈冬人民币10万元整,一年内归还。杨凯。”上面还落下了借款的日期。
杨凯对这张欠条没有任何异议,“是我写的。”他对法官说,但这并不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欠条。杨凯告诉法官,两年前,他去陈冬所负责的这个镇投资,要盖厂房,但钱不够,必须要贷款。想要从银行贷到款,必须有人担保。于是陈冬出于好心,为杨凯做了担保,让他从银行里贷了10万元出来。但陈冬又有点不放心,于是在担保的过程中,让杨凯写了这张欠条,以防万一。
但陈冬不承认杨凯的说法,说这就是很简单的借款纠纷,要求杨凯返还。
在了解完双方当事人的说法后,法医开始进行测谎鉴定。在问完引导题后,法医抛出了目标题:“杨凯欠你的钱吗?”“是的。”“你为杨凯做担保了吗?”“没有。”
陈冬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心理数据全都正常。接着,当问到“杨凯有没有借你的钱时”,陈冬的心跳明显加速了一下。
检测下来,法医纳闷了,“这笔钱明显不是担保,杨凯肯定是说谎,但看陈冬的反应,这也不应该是借款,那么,陈冬明显也是在说谎。难道这笔钱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吗?”
在检测杨凯的心理时,法医特地多问了一个问题:“这笔钱是不是其他原因形成的?”杨凯的数据立即有了变化。
答案终于出来了:两个人都在说谎。面对这一鉴定结果,杨凯不得不说出了真相。原来,陈冬作为镇里的一个负责人,曾经为他介绍过一个工程,他估算了一下至少有20万的利润,于是答应给陈冬一半的好处费,并在接到工程的时候写下了这张欠条。
但是,最终这个工程的规模没有原来说的那么大,利润也不高,杨凯陆陆续续给了陈冬3万元后,便不想再给了,哪料到陈冬竟然拿着这张欠条来讨要了。
什么情况会让测谎结果出现偏差
在好多人的印象中,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越高,是不是意味着测谎的效果会越差?因为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心跳甚至脉搏。
但在南通中院的法医们看来,其实心理素质越好,测谎的效果反而会越高,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心理素质好,说明记忆也好,记忆隐藏得越深,反应也就会越激烈。”
但是,测谎是一种高科技的手段,要求非常高。对于法医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透案件侦查所提供的客观情况,这是决定测试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测试人员必须深入案件现场,结合调查访问,抓住关键情节,并在此基础上拟定科学合理的测试题。
然后,要切实查清被测试人员的身体状况,有无病史,有无酗酒,有无服用药物,是否存在制约测试的其他因素等;另外,要充分考虑被测试人的身体年龄因素;对年龄比较大的人,应慎用心理测试手段。
测试室的温度对测试准确性也非常重要。根据实验,室温在25摄氏度时测试为宜,低于21摄氏度则效果不好。而且,在测试之前,还要对被测试人进行测前谈话,主要是为进一步了解被测试人的身体、精神状况,观察被测试人是否吃饱睡好,消除被测试人的紧张感和对立情绪等。
南通中院曾经测过这么一个当事人,由于他生活没有规律,常常夜里不睡觉,所以在测谎的时候效果非常差。后来法医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测谎仪搬到了宾馆,监督当事人充分休息,等他一醒过来的时候立即测试,这才取得了很好的测谎效果。
由于测谎员经验、综合素质差异,或受条件限制,测谎术在应用中也会出现失误。“心理测试技术的主体是人,不是仪器。这项技术七分在人,三分在机器。”这个观点是从事测谎专业人员几乎都有的共识。
(文中案件当事人均为化名)
通讯员 顾建兵
快报记者 朱俊骏 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