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最南京/人文
3上一版  
PDF 版
· ■看点推荐
· 糖坊廊61号河房
· 日夜泊秦淮 独守一畔岁月芳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4 月 1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日夜泊秦淮 独守一畔岁月芳华
  在中华门西的一座桥头向南远眺,徽派风格的高大马头墙非常惹眼,使糖坊廊61号一下子从周围的普通房子中跳了出来。南京市文物部门曾将最有江南民居特色的八处建筑作为“秦淮民居”申报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糖坊廊61号的建筑便是这八大“秦淮民居”中的一个。与别的古宅相比,这里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倚秦淮河而建的河房,还是中国唯一的一座“菱形”河房。

  

  实习生 朱琳/文

  快报记者 赵杰/摄

  无处不在的“菱形”艺术

  绕着青灰色的房屋走了大半圈,才发现了房子的正门。轻轻敲门,面容和蔼的老人走了出来,她就是房子的主人之一陶其玲。在主人热情的指引下,记者才得以发现隐藏在这座屋子里无处不在的“菱形”。

  首先让人错愕的是地面的石板,不同于一般所见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而是由菱形的石板一块块镶嵌而成。如果不是主人提前告知,记者还误以为是房子年久变形所致。站在二楼凭栏俯瞰整个院落,跑马楼的走廊围成的天井,也不是四四方方,四个角并不成直角,也呈菱形的模样。刚要从沿木楼梯走下去,被陶其玲老人一把拉住:“你们看,这里也是菱形。”低头一看,原来楼梯顶端与周围的栏杆形成的一块缺口,竟然也是菱形的,让人不禁啧啧称奇。陶其玲说,这个房子里很多细节都有菱形的样子,不过要细心看才能发现。至于为什么要建成菱形的,陶其玲说不太清楚,“我父亲也不知道,大概是为了风水好吧,也可能是为了更坚固。”

  火烧“连家店” 封火墙保宅

  陶其玲已经弄不清房子究竟是哪辈的祖宗留下的了,“大概是我爷爷的爷爷再往上吧,清朝的时候了”,陶其玲说,“不过前段时间有专家来帮我们考证家谱,说我们家可能是陶渊明的后代支脉。”

  她告诉记者,这个宅子是清朝年间,陶家祖先在南京城建立的,当初的规模远远不止这一间。“以前这一片都是老祖宗的房子”,陶其玲手指着大门方向说。最初老祖宗做的是布料生意,前面的房屋是店面和作坊,最后一间是家人住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糖坊廊61号。而房子的大门之所以在两进房屋的中间,也是顺了这一联排房子的溜,使得在各间屋子里的穿行更为便捷。这样的“连家店”模式在今天想来,也是颇有气势的。

  日军攻占南京时,一把火烧了老宅的店铺部分,61号的宅子因为有了封火墙的遮挡,才幸免遇难。这座两进两层的跑马楼,前面一进是当时的河厅,用于接待客人、祭祀等之用。“这里以前是很大的厅,后来文革时房子归公了,给别人住的时候被隔成了一个个的房间”,陶其玲说。

  宅子里的“雕刻艺术展”

  陶氏河房的精美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就像微妙的菱形结构。除此之外,大量精巧的雕刻也让老宅充满了浓浓的艺术味。

  抬头看,木头围栏上刻着大大的寿字,字字相连;花隔门上也密布着雕刻,下半部是大场景的三国故事,上半部则是单个的花草或动物。“你们看我家门上的雕刻图案,有没有一个是重复的?”陶其玲突然问记者。细看之下,所有的木刻图案,从梅兰竹菊到鹤凤飞舞,不管认不认得出来,的确没有一个是重样的。

  走进房间里头,精致的格扇窗和木百叶窗秀美中透出古意。推开木百叶窗,一阵凉风拂面,秦淮河水从脚下缓缓而过。陶其玲说,到了夏天老宅里特别凉快,窗户一开如同住在水面上一样,根本不用什么空调。“以前房子前面是街,后面是河,都热闹得很,老祖宗就靠这前后往来做生意,”临河而建的房子,自有得天独厚之势,“以前秦淮河上有卖酒酿的,我们在家推开窗用绳子吊个装了钱的篮子放下去就能买到了。”

  洋学生画老宅欲回国仿造

  “小的时候我就住楼上那个房间,”65岁的陶其玲带着记者走进了二楼的一个房间。房门已经上了锁,打开门,屋里地面上散乱地摆着几只脸盆和一些碎瓦片,屋子一角堆着围栏上掉下的几块三国木雕。屋顶上有一个大洞,抬头见天。“前两天屋顶突然坏了,吓我们一跳。这房间现在已经不能住人了”。

  而老宅的破损程度还远远不止这些。去年雪灾的时候,大雪曾经压塌了一进房屋的屋檐,陶其玲不让记者站在院子里,怕随时可能掉下的瓦片砸到人。“房子的地基在20年前秦淮河河道修理的时候就松了,所以现在才会一直坏。”庞大的修缮费用让他们无可奈何,甚至有了卖宅子的想法。

  “其实哪里舍得卖啊,多好的房子啊,”陶其玲说,现在她只能盼望着谁来帮他们一把。以前东南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带着一些欧洲留学生到房子里做测绘,洋学生们对老宅子里的一切惊叹不已,要画下来回国照样子仿造一座,这让陶其玲一家和姐妹们都自豪不已。毕竟,这样别出心裁的菱形建筑河房,在中国不会再有第二家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