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斯诺克比赛,在现场看更有感觉,还是在家看电视更为享受呢?如果你是个专业球迷,建议你选择后者。因为现在的电视转播技术不仅多角度地将比赛一网打尽,而且还运用了各种高精尖的技术。你知道斯诺克的三维画面是如何做的吗?你知道导播切出来的球路是怎么画出来的吗?斯诺克中国公开赛,记者走进央视设在北京大学生体育馆的转播间,为您一一揭开谜底。
鹰眼系统 租用一周花40万
“这个红球是否被蓝球挡住了线路?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一下。”当央视的解说员说完这番话后,导播就会在第一时间将电视镜头切到一个类似动画的三维画面上来。不仅逼真,而且各个球的位置清晰可见。
这套系统,央视人称为“鹰眼系统”。据央视转播的负责人介绍,这项技术专利是由英国的一家专业机构发明的,他们不仅为各种网球比赛服务,同时也为斯诺克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次为期一周的电视转播,租用一套他们的鹰眼系统就要花费40万元。而且这套系统的操作官也是由这家机构委派的,他们一般会提前一周来北京,首先他们要将球桌周围一圈进行一次拍摄,并将图像转化为数据存入电脑,之后再经过三维定模系统转化为三维动画。
据了解,这样的技术是非常高精尖的,赛场上的每个球怎么走位,电脑上的三维系统也会即时跟踪。只要导播需要,一个切换,图像就过来了,而这样的定位也相当精确,误差不过一毫米。央视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我们已经和对方合作了两三年,效果非常不错。可以通过这个三维画面,帮助球迷更好地了解球位以及球路。”
参考球路 专家在电脑上画
除了鹰眼系统提供的三维动画外,我们还经常看见电视画面中会出现参考球路。当球员在击球犹豫不定或者击球效果不够理想时,电视画面中经常会出现一根白线标明的球路,并做出理想的击球效果。据了解,这套系统是央视自主研发的。
那么这根白线是谁画的?央视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根白线不是导播画的,而是我们请的斯诺克专家画的,每当遇到下一步击球线路不够明确时,专家就会在电脑上画出最为专业的线路。为了保证画线的速度,专家可以用手在电脑屏上直接画,也可以用鼠标画,同时还可以选择压力器在屏幕上画。由于球路的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不是每次专家画的路线我们都会切换到屏幕上。一般来说,我们只选择那种专家和球员对球路选择比较一致的画面。”
另外这次中国公开赛,我们还经常看见从袋口方向拍摄的进球画面。这样的画面不仅角度独特,而且也给观众一种另类的视觉冲击。这是什么摄像机拍摄的呢?答案是针孔摄像机。
据了解,这个针孔摄像机是被固定在一个铁架上,然后安装在底袋后面的凹槽内,这样可以保证针孔摄像机拍摄出来的画面不会抖动,而且图像非常清晰。因为斯诺克比赛中,球经常要撞击到球桌的库边,所以在安装针孔摄像机时还要遵循一定的力学原理。“这个凹槽如何来挖不会对球桌的弹性和球路产生影响,世台联做过多次试验,其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我们不可能为了安装针孔摄像机,而让球桌的弹性发生变化,这不利于选手的比赛,我们宁愿不装这个摄像头。”世台联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为求专业 央视去英国取经
在采访中,央视的斯诺克专项记者说,2005年之后,央视对斯诺克的转播力度大大提高。现在央视转播的斯诺克收视率和NBA、乒乓球成了央视体育频道的三大收视王牌。
据了解,为了让斯诺克的转播水平更专业,更好地为观众球迷服务,央视还曾派人去英国的BBC取经。“BBC转播斯诺克赛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各项技术水平都非常专业,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央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第一年转播斯诺克比赛时,央视解说的演播室虽然设在体育馆,但是距离现场非常远,解说员和嘉宾都是在演播室里看着电视信号解说,这样的解说,现场感不太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央视借鉴了BBC的转播经验,每次比赛都会在内场临时搭建一个简易的转播室,这样解说起来,嘉宾和解说员就可以看着现场来解说,解说的感觉也更为真切。
快报记者 付智勇
埃伯顿挑战鹰眼
■链接
埃伯顿挑战鹰眼
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决赛,埃伯顿大战希金斯,当比赛进入第4局时,希金斯将母球藏在了黄球之后,成功做出了一杆斯诺克。埃伯顿第一次想利用库边反弹解球未果,裁判摆好母球后埃伯顿再次解球仍未能碰到红球,就在裁判第三次将球摆好之后,埃伯顿提出了异议。他表示母球的位置有所偏差,当值的美女裁判在查看鹰眼系统后再次回到球桌前将母球进行微调。此时,希金斯也走到球桌前进行交涉,最终裁判还是摆好了母球交由埃伯顿进攻,埃伯顿依然选择了前两次的线路,结果仍未能碰到这杆斯诺克。
就在裁判第四次将球摆好后,希金斯又走到球桌前提出异议,裁判在左瞄右瞅后最终还是将母球摆在了与上次相同的位置。不过埃伯顿这次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解球线路,在经过三次反弹后最终解到了这杆斯诺克。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