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时,我有时一天也不会被老师喊起来回答问题,现在一天可能被喊七八次。”南京五中高一“小班”的朱雨婷描述了自己近一年的高中生活的特点。
“刚入学时,‘小班’和其他班的数学成绩差不多,后来的一次次测验考试,就看着成绩往上蹿,现在均分比其他班要高出三四十分。”一位五中“小班”的数学老师则拿出数据来说话。
2008年,南京初中“小班化”模式下的首届学生毕业,这些在每班36人之内的特殊班级里成长起来的学生将面对的是每班50人左右的高中班级设置。有没有适合他们的独特高中教学模式?四星级名校南京五中悄然进行了试点,在2008年的高一年级设置了两个每班38人的高中“小班”。
学生:
一天能被老师提问七八次
尽管有的高中老师和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首次经历“小班”,但近一年下来,这个新模式给大家的惊喜远多于问题。而原来在初中“小班”上学的学生和原来初中上“大班”的学生相比,原来上“大班”的学生体会到的变化更明显。
殷雯静原来所在的初中是每班32人,是“小班”,一直以来,她习惯了老师每天都会提问到她,班级一直都很安静,有随时与同学交流的自由课堂氛围。进入高中,她继续着这种状态的学习。
而这样的生活对于来自“大班”的朱雨婷却是新鲜的,以前她上初中时班上48人在一起上课,有时觉得闹哄哄的,现在上课听得很清楚,很安静。以前,老师一天可能都不会提问到她,现在一天能提问七八次。“这会使你不走神,一直专心听。而且发言的胆子越来越大。”朱雨婷说,刚上高中时,班上的同学普遍不喜欢回答问题,主动举手的人非常少,开始老师点同学回答的特别多。过了不长时间,全班同学因为都被频频喊起来回答问题,也习惯了在课堂上表达,一个问题出来,至少有七八个人举手。而且每周至少十次在不同的课堂上,老师会让大家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只要前排的两个人回头就行,非常方便。”朱雨婷还发现,下了课老师也会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生沟通,每个人都会和老师一对一,这也是因为人少,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人的变化。
老师:
“小班”学生优秀得让我们吃惊
五中校长郑明远在去年底,即“小班”开班近四个月时做了一项调查,收到这两个“小班”的有效样本74份并进行分析。
调查显示,高中“小班”的学生有近70%是来自没有实行“小班化”的初中,其中一部分是来自“热点初中”。学生对高中“小班”课堂教学中“互动性”、“探究性”的调查,50%—70%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好,初中在“大班”上学的学生普遍感到惊喜并且喜欢“小班”。特别是在调查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时,交流性、融洽度好是学生们的普遍评价。
“做‘小班’的班主任,要轻松很多,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太强了!”潘晶薇是一个高中“小班”的班主任,与其他班级的班主任相比,她不用每天七点出头就在班上盯着,学生自己管自己,她在不在都一样。“这个班的学生和老师互动都很多,大家相互看着,都向好的学,习惯也跟着变好了。”
潘晶薇说,“小班”的学生入校时成绩就不错,但也只比其他班学生高个一两分,可他们的成绩提高得太快,就数学一项,分差就拉到了三四十分,这些成绩都是在一年不到的时间中一步一步向上走的,也许这就是“小班”的影响。
呼吁:
尽快做好高中与初中“小班”衔接
“去年,学校第一届‘小班化’学生毕业,考得非常好,不少进了名牌高中,但有些学生回来说起,感觉失落感很强。”24中书记江红告诉记者,在“小班”中不管是课内课外,受老师的关注度都很高,学习、交往方方面面都能得到更多的指导。如果高中没有相应的对接,可能初中“小班”的一些优势就会失去了。
有关人士表示,南京市“小班化”实验学校现有100所小学、27所初中。从2011年开始全面推广“小班化”教育的新阶段,计划再用10年的时间,使小班化教育学校覆盖率小学达60%,初中达40%。这将意味着到2020年,除了热点名校之外,其他的义务阶段的学校大都推行现代“小班化”教育。“小班化”初中毕业以后的对接问题已经不能忽视。加之现在的生源也日益减少,高中“小班化”可能会越来越多,而高中要面临高考,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也进入新阶段,怎么办好高中“小班化”将是教育界面临的新挑战。
快报记者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