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通讯员 冯健 记者 孙兰兰)昨天,7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涌进雨花台,凭吊革命先烈。在祭扫的人群中,有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长眠在雨花台的烈士的后人。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来了,去年快报开展寻亲活动找到的烈士后人们来了,烈士成贻宾的22名亲人集体来看他了……记者了解到,近200名烈士后人,昨天来到雨花台祭扫先烈。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昨天向纪念馆捐赠了一幅母亲何宝珍烈士的巨幅画像。
何宝珍是刘少奇的第一任夫人,1934年在雨花台牺牲。“四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将我托给他人抚养,去武汉工作了。所以我对母亲的全部记忆,都来自于一张姨妈保留下来的照片。”从北京特意赶来的刘爱琴女士,今年虽然已有82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满头银丝熠熠生辉。她告诉记者,2002年,母亲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她委托国内著名画家赵华胜先生以照片为原型,精心绘制了一幅母亲的画像。
记者在现场看到,高约2米、宽约1.5米的画像上,何宝珍烈士是一位坚强执着的战士,更是一位美丽慈祥的母亲。当时,在北京还举办了一场何宝珍烈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500多名参会的革命家及家属在座谈会横幅上集体签名。昨天,这条珍贵的签名横幅也被捐至馆内。除此之外,刘爱琴女士还向纪念馆捐赠了由国外发行的珍贵纪念邮册一件,邮册上生动地展现了年轻时期的刘少奇与何宝珍的合影。
刘女士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不可能永远保留这幅画像,为了让后人更好地学习烈士精神,同时也丰富馆内有关母亲的史料,去年来南京时就有了捐画的念头。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在文革的时候,刘爱琴每年都会一个人前来看望母亲。
祭扫地点:江东门纪念馆
“哭墙”边红烛点点寄哀思
快报讯(记者 毛丽萍)哀乐低回,白花含悲,献花、点烛、焚香……昨天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前,数十名遇难同胞亲属沉痛哀悼当年被日军血腥屠杀的亲人。 天气阴阴的,飘着细雨,长长的红烛在跳动,10枝白菊、黄菊覆在10个名字上。“爷爷、二叔、三叔、哥哥……我来看你们了。”82岁的梅寿兰,失声痛哭。“那年我才九岁,太祖母、祖父,几个叔叔、堂叔,还有我的哥哥,全都被日本兵杀了。遗体都不知道抛到哪去了,现在他们总算有了立身之所,我们也有地方祭扫了。”老人因患风湿腿脚不便,但她却坚持要来祭扫。据了解,每年清明,纪念馆都会组织遇难同胞亲属到“哭墙”来祭奠遇难同胞,他们希望用“亲情”来告慰遇难者的亡灵。
祭扫地点:航空烈士纪念馆
抗日空战英雄捐来资料
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航空烈士生前用过的衣物、茶碗,还有航空罗盘,航空烈士当年用过的绝密情报……昨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家属、南京航空联谊会、中山陵园管理局以及南京大中小学生等1000多人在南京抗日航空 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在祭奠仪式的现场,还来了一位特殊的人物——北京航空联谊会副秘书长温有祥。他代表台湾退役空军上将徐华江向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赠资料。据温有祥先生透露,空战英雄徐华江上将原名徐吉骧,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击落过6.5架敌机。如今徐老仍健在,年逾九旬。温有祥副秘书长还捐赠了他父亲温炎生前使用过的一批珍贵文物,北京航空联谊会也向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赠了一批珍贵文物。
南京昨50万人祭拜亲人
据南京市民政部门统计,由于天气“变脸”,昨天的扫墓大军比预计略少,但昨天18个公墓还是迎来了近50万人次的祭扫流量。
昨天,南京市殡仪馆举办“追思尽孝 感恩清明”2009年清明首场集体公祭,在八把小提琴演奏的“感恩的心”的旋律下,骨灰寄存在南京市殡仪馆内的家属代表近500人,戴着黄丝巾,手持清菊,低头默哀。“新中国建立前后,我市或因抗日守城,捐躯沙场;或因敌寇屠戮,饮恨黄泉;或因革命理想,奋斗牺牲;乃至因天灾人祸而意外丧生,因年迈体衰而自然离世者,何可以百千万计……”祭文由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俞律撰写并朗诵,深切肃穆的文字将大家带入对先人的追思情绪。
活动结束后,许多市民寄给先人的信件一起“投递”到天堂信箱,伴随着平安鸽捎向远方…… “虽然今年是首次举行,但还是非常受群众欢迎,今后将举行更大型类似活动。”市殡仪馆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有越来越多的网友接受了网上祭祀这种时尚文明的方式。记者在雨花功德园了解到,目前已有六百多名网友为亲人建立了网上纪念馆,昨天一天的访问量更是达到了2000人次。其中访问量最高的是一名孙姓老伯的“墓地”,虽然从建馆到现在才8个月,但祭扫者累计已达6万余人次。
雨花功德园负责人介绍说,实际上,清明祭奠更多的是重精神,而非形式,人们可通过一些祭奠网站,点烛、点歌,留言追思,省去了车马劳顿,避免了火灾险情。
一张祈福卡,一束白菊花,请你承诺“绿色殡葬,文明祭扫”。昨天,雨花功德园还对祭扫市民推出了文明祭扫“万人签名”活动,众多市民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据市殡葬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扫墓市民“鲜花祭扫”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但同时烧纸钱的也占了95%。他表示,绿色殡葬,文明祭扫的路还很长。快报记者 项凤华
650人捐献出他们的遗体
■清明·纪念
650人捐献出他们的遗体
昨天,清明节,南京雨花功德园“南京志愿捐献遗体者纪念林”前,祭扫者络绎不绝,一场公祭悼念活动在此举行。 南京红十字会、南医大上百名师生以及众多市民向志愿捐献遗体者碑献花并默哀。据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12年里,南京有3904位市民报名志愿捐献遗体,其中有650人已完成了遗体捐献。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特殊的一家人,市民刘起告诉记者,他自己、父母以及姑父、姑妈都登记报名捐献了遗体,父亲已在2003年患哮喘去世。他认为,遗体捐献更有意义。
据悉,志愿者逝世后,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医学研究之用,器官供移植,骨灰供育树造林,南京志愿捐献遗体者纪念林于2001年9月29日建立。南京红十字会常务副总干事邵泽忠告诉记者,近两年,登记遗体捐献的人数要多于往年,说明人们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据悉,在已经捐献者里,年龄最小的是4岁,这个小女孩患绝症去世后捐献了遗体,两只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了光明,年龄最大的捐赠者则是105岁。
南京红十字会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登记捐赠遗体的人中,70%是70岁以上的老人,另外30%是中青年。
在昨天的现场,总共有三四百人参加了公祭活动,刘起说:“这样的方式让我觉得比私人烧纸祭奠要好很多。” “由于遗体缺乏,现在十几个学生解剖一具遗体很正常。”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告诉记者。据悉, 10多个学生能解剖一具遗体,已相当不容易了。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应该呼吁人们改变观念,支持遗体捐献。
快报记者 刘峻 项凤华
■立规
南京立新规
反殡葬收费暴利
快报讯(记者 郑春平)在一项江苏物价部门对殡葬收费的专项普查中,发现全省殡葬行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强制性消费现象。其中,群众对骨灰盒价格及暴利反应最为突出。省物价局表示,殡葬业收费检查及规范已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而在南京等城市,同样将对殡葬业暴利“开刀”。记者了解到,今年南京将制定殡葬收费管理实施细则、公益性公墓价格管理意见两个规范性文件,目的正是封杀暴利,更加严格规范殡葬业收费行为。
上述新规中,将着重对骨灰盒收费、殡葬流程收费、公益性公墓的收费等收紧把关。例如,殡仪馆所提供的低价骨灰盒往往只有样品,上千元一只算是再普通不过了,如果亲属自带,则不安排火化,而那些所谓红木、翡翠制作的豪华骨灰盒更是卖到数万元一只。在即将出台的新规中,这些都将是规范的重点内容。
■提示
周日将出现
扫墓高峰
快报讯(记者 田雪亭)昨天是清明节,但南郊墓群并没有迎来扫墓最高峰。记者前往南郊墓群采访发现,在阴雨天气下,扫墓市民比此前的高峰时段似乎少了不少。而交管部门则表示,受天气影响,乘坐公交车的市民减少,而私家车再次增多。
交管部门表示,昨天前往普觉寺的车流量大约有8000多辆,与高峰时候相比少了不少,但是由于许多驾驶员争抢车道,反倒造成了不少碰擦事故。交管部门提醒说,周日扫墓人数基本上要多于周六,再加上今天天气可能会转晴,希望市民提前做好出行准备,避开高峰。
给先烈献花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天堂寄语”寄托哀思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