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已经过了,但到编辑部来投诉或者反映问题的读者依然络绎不绝。以前,一直觉得做媒体挺好,可以帮很多无助的读者解决问题。可这些日子碰到的几个棘手案例,却让我常常心生“如果我们不只是媒体”“如果我们能扮演更多角色”的想法。
案例一的主角是位年龄跟我母亲差不多的女士,她母亲般的亲切加上她的不幸遭遇让我对她的事情格外关注。咨询监理、拜访专家,直到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满心欢喜地以为帮到了人家,却在一个星期后再度听到了她的声音。短短一周,她的声音却似乎比之前苍老了10岁。她说因为我们的报道,物业、家装公司和周围的邻居都给她施压,她说她没法再在那个小区住下去了……那一个星期,她几乎每天一电;那个星期,我的内心一直纠结。又过了一个星期,有了编辑林的帮忙,跟家装公司、相关业主反复进行了沟通,历史遗留问题终于还算圆满地解决了。不知道实际情况是否一如表面,因为她一再跟我说:“我很佩服你的勇敢!但在这个社会,光是勇敢还不够,要学会保护别人,也要学会自我保护!”
另外一个案例的主角是位老先生,买了某知名房地产商开发的精装修房。可是高昂的装修报价和很不细致的报价单以及不够规范的装修合同,让老先生很不放心。从房产局找到行管办,从消协找到监理公司,从开发商找到装饰协会,老先生说他实在是没法子了,才找到媒体来。可是具体情况一介绍,我犯了难:该找的部门都找过了,无奈涉及到的部门实在太多,不是单凭哪个部门之力就可解决的,于是造成了理不清头绪的局面。这桩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解决,仍在搁浅中。
还有一位是买了有美丽名字的品牌地板的老奶奶,为了帮她解决问题,记者陈和编辑林也快要跑断了腿、说破了嘴,虽说百转千折终于解决了问题,可我们编辑部的同仁们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儿。
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可是近来遇到的事让我感到这顶“王冠”的无力,于是总在想“如果我们不只是媒体的……”
快报记者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