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三只奥运熊猫本月来南京
· 学昆曲 手得放在开水里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4 月 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学昆曲 手得放在开水里烫?
翻译错误吓坏来学戏的挪威学生
  南京大学一间教室里,23岁的挪威女生玛莉亚和她的11个同学脸上涂着昆曲脸谱,费力地绕着手腕,做出昆曲的“云手”动作。隔壁跟玛莉亚同龄的南京大学女生王娱瑶和她的11个同学拿着纱布和颜料,做着一些稀奇古怪的面具。一个多月来,挪威和中国师生的相互对话,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为什么老在台上转?

  在挪威奥斯陆大学,玛莉亚已经学习了两年戏剧,但她和同伴来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系参加“国际戏剧工作坊”,第一次欣赏昆曲时,却如坠云雾。“昆曲的动作很慢,很长很乏味,还……很奇怪。”她尤其感觉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戏中的人物老是在台上“转啊转的”?并且,“一个人如果要出门,起码得先唱上三分钟。”玛莉亚看得很着急。

  “但现在我明白了,在台上转,意味从一个地方去另外一个地方。”玛莉亚很专业地向记者解释,其他一些动作也都有特别的涵义,如开关门,指方向,等等。“如果你明白了,就会觉得很有意思。”

  玛莉亚和她的伙伴们开始在昆曲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些动作。“最难的就是绕手和水袖。”玛莉亚所说的“绕手”,是昆曲中的“云手”,这是个很复杂的动作。玛莉亚和同伴们回宿舍后也不停地练习。“现在我感觉我的水袖甩得不错……不过,我可不知道中国老师怎么想。”玛莉亚说。南大戏剧影视系老师许莉莉觉得,“他们甚至比一起学习的中国学生还好。”

  挪威面具很“自由”

  在长长的工作台上,南大的12个学生系着围裙,在一个个粘土制成的模具上,用纱布、胶水和颜料等,制作面具。王娱瑶说,这些面具有的像是恐龙,有的像是魔鬼,但更多的无法说出像什么。“这些面具都是我们和挪威同学自己设计的,要演戏剧《奇异世界》,我们从昆虫和爬行动物得到灵感。”面具表演课程是挪威同学带来的,这是挪威一种特别的戏剧。中国学生第一次接触挪威面具课程,都很是新奇。“戴上面具才知道,你不得不努力用形体来表达,因为面具没表情。”

  但玛莉亚却对昆曲的脸谱情有独钟,“真的很细致、精美,并且还有表情。”对脸谱,玛莉亚像是欣赏艺术品。不过,她对昆曲演出的规范性很不适应,“昆曲唱什么,做什么都有严格要求。但我们在挪威演出时,在戏台上经常是即兴发挥。”

  抱怨北欧人太高大

  最让玛莉亚和她的同学为难的,是昆曲中那些高难度的动作了,如翻跟头。玛丽亚身高一米七一,她那些北欧男同学更是人高马大。“翻跟头……天,太难了。”玛莉亚很羡慕南大这些身材娇小的女生,可以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而去南京几个公园游玩后,玛莉亚才明白,中国人身体柔韧性实在太好了,“有个老人,可以把腿举到头顶。”玛莉亚感慨地说,难怪中国人总是在奥运会上拿到体操金牌。“挪威人就是跑步,跑步。”

  “老师说,手要想练得柔软,得在开水里烫!”这个要求让这些挪威同学大惊失色,一个个面面相觑。“后来才知道,是翻译弄错了,不是在开水里烫,是在热水里泡。”玛莉亚大笑着说。

  快报记者 常毅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