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曾经辉煌,常州人引以为豪;常州错失过机遇,常州人为之惋惜。但是,常州没有放弃。”昨日上午,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在江苏工业学院进行了科学发展观专题演讲。在这场演讲中,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总结了常州市6年来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进步,也坦陈目前常州与兄弟城市相比存在的不足。
民营企业利税贡献占了六成
范燕青在演讲中指出,与多年前相比,常州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常州在招商引资方面已经实现了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目前,已有9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外商企业在常州投资发展,有4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常州投资了69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达124亿美元。“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实际到账外资达20.4亿美元,是2005年的2.8倍,总投资6亿美元的光宝电子项目,实现了重大外资项目的新突破。”
值得常州人骄傲的仍然是常州的民营经济。范燕青在演讲中透露,常州市的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利税贡献所占份额已达六成左右。而目前常州市民营经济正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2008年,民营经济注册资本突破1000亿元,私营企业达5.7万家,实现利税突破20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8%、26%和100%。2008年,全市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近200万元,比2005年增长40%;全市销售收入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1家;13家入选省百强民营企业,列全省第四。另外,常州在“创业产业”“社会民生保障”“慈善救助”“卫生惠民”“环境整治”“城乡绿化”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常州与兄弟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范燕青在总结常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时指出,这些不足涵盖了6个方面,其中涉及产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步伐不快、开发园区竞争力、爆发力不强;企业规模不大等。
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常州市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但服务业发展偏慢、高新技术产业偏小、投入产出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去年全市服务业占比38%,仅比2004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分别比南京、无锡低了12个和3个百分点。
另外,常州的县域经济实力也整体偏弱,去年在全市经济总量中仅占26%,只相当于武进的2/3左右;常州的高新开发园区与苏州工业园区、无锡高新区相比,业务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到账外资分别只相当于苏州工业园区的50%、36%和42%,无锡新区的57%、56%和56%。
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方面与苏州、无锡两地相比差距也很明显,数据显示,目前苏州、无锡开发区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常州市虽然较早创建电子、环保等特色产业园,但产业集中度低。
企业规模方面,“去年我市工业超百亿企业(集团)仅有3家,而苏州、无锡分别有16家和15家。究其原因,“一是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大项目引进差距较大,2005—2008年,苏州累计引进上亿美元大项目64个,无锡16个,而我市只有8个,至今没能引进像无锡海力士、南通王子造纸等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
范燕青认为,目前常州与兄弟城市相比,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一方面是本市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他希望,全市上下要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率先发展的标准审视自己,让常州在新一轮竞争中干得更实、走得更好、发展更快。
葛金华 刘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