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有这么一个中医肾科世家。
第一代邹云翔,参与创办江苏省中医院并任院长28年,任国家党中央保健医师30年,开创我国中医肾病学科,被奉为我国中医肾病学开山宗师;
第二代女儿邹燕琴,也是我国赫赫有名的中医肾病学家,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现为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学术带头人,并在迟暮之年创办了南京博大肾科医院;
第三代邹云翔的外孙女婿王钢,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学家,曾任江苏省中医院肾科主任、学科带头人12年,现已是国内中西医结合肾病学科领军人物。
一门三代,开创了一个学科,两个医院,三个都是我国中医肾科领域赫赫有名、威望很高的专家,这样的成就在我国也是绝无仅有的,邹氏肾科世家因而被称为“中国第一中医肾科世家”。
邹云翔先生在“无闲斋”看书
“红色医生”,救活被判“死刑”的著名外文学家戈宝权
邹云翔先生,师从孟河名医。1929年暑疫在其家乡流行,他奔波于5个村近百户人家,所治皆愈,从此闻名,被江南百姓颂为“仲景功臣”。抗战爆发后,邹云翔先生在沪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任中医救护医院内科主任。随院内迁至重庆期间,经王昆仑先生推荐,不顾白色恐怖险境,义务担任中苏文化协会、《新华日报》等社团的医生,为我党同志和进步人士看病。
戈宝权先生是我国著名外国文学家(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海燕》《渔夫和金鱼》等苏联文学翻译者),1943年他在重庆《新华日报》工作时突患严重肾脏病,周身浮肿,已被西医宣判了“死刑”,从医院抬回了报馆。邹云翔先生接诊后认为其脉虽细沉但尺脉有根,尚有希望,即投以复方治之。数月后,戈宝权先生竟然恢复了健康,在山城一时传为奇迹。之后戈先生与邹老成为莫逆之交,两人的友情一直延续了45年直至1988年邹老去世。
奉命筹建江苏省中医院,开创中医肾病学科
1954年,中央点名邹云翔先生参与筹建江苏省中医院,同年创建“中国第一个中医肾脏病研究小组”;次年出版国内首部肾病专著《中医肾病疗法》。肾科由此从中医内科中独立而出,我国中医肾病学科自此开始。
1955年邹云翔首次提出“温肾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病的经验,为活血化瘀法在肾病中的运用开创了先河,此法至今仍为中医治肾根本;
1955年邹云翔首创将冬虫夏草用于治疗尿毒症;1959年领导肾脏病研究小组首创将大黄用于尿毒症抢救,至今此二药仍是肾衰竭治疗主要用药;
1978年邹云翔在国内外最早提出“中西药物伤肾”学说,早于国外15年;
中央首长、乡村教师都是他的病人
作为我国的中医名家、中央保健委员会医师,邹云翔先生从1956年到1984年近30年间,每年都会数次被召赴北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看病,一呆就是一两个月。
邹燕琴作为父亲的助手,也经常跟随父亲赴京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工作。邹燕琴回忆说,当时执行保健任务是极为机密的,专机来接时,父亲和她从不问是为谁去治病,上机即走。
1984年的一天,北京的气候天寒地冻,88岁的邹云翔老先生,赴京为同龄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治病。当时叶帅的主要症状是高烧不退,保健医生们用抗生素等药物点滴,都不起作用。邹云翔根据叶帅的症状和体质情况,辨证论治、遣药布方,几剂中药服过以后,叶帅的烧退了,准时出席了中央的重要会议。当代表们看到敬爱的叶帅坐上主席台时,掌声雷动,被邀列席开幕式的邹老也不禁老泪沾襟。
无锡一乡村小学的苏老师难忘1980年代初自己身患肾病重症,生命垂危之时,是邹老为他亲自诊治达临床痊愈而稳定至今。考虑到苏老师患病后经济困难,苏老师来宁看病时,邹老竟多次留素昧平生的苏老师在家吃住,不仅吩咐“给添几个菜”,这样一位90岁的老人、一位医学大家,还亲自为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张罗铺被,苏老师多年后每念及此仍感动落泪。通讯员 严悦
▲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谭震林、邹云翔教授等1975年摄于湖南
邹云翔教授在无闲斋为好友戈宝权看病,侍诊的是王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