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声音·看法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问题官员复出为何总是“躲猫猫”
· 应创造一种超主权的储备货币
· 直接引语
· 环球愉论
· 名嘴同期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问题官员复出为何总是“躲猫猫”
  问题官员复出时“躲猫猫”,悄悄上马,很容易让人怀疑这是要尽量不引起人们注意。为什么预知民意,还要作一个偷偷摸摸的决定?是因为复出的官员有无人可替之长,还是要照顾这个官员的功劳苦劳?

  官员撤职复出,问题出了不少,近来有两桩,差不多同时被人注意到,一是贵州瓮安事件中被撤职的县委书记王勤,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二是因黑砖窑事件被撤职的山西洪洞县副县长王振俊在本县出任县长助理。

  舆论自然高声反对。今日,官员权大责小的痼疾并未消除,民意很有不满。出现重大恶性事件,处理几个责任官员,本来就不容易,处理以后迅速悄然复出,民意难平,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然而从另一面又可以说,有不少官员不也是民意难平的吗?只是没有出现重大恶性事件而已,于是就安安稳稳。相比之下,被处理的官员并不差啊,甚至说不定还更好一些呢,不让人家工作,这不是摆不平,而且浪费人才吗?所以,复出似乎也就不能说没有道理了。

  这样,官员权大责小的痼疾,就生出官意与民意两个完全相反的“合理主张”来。官意看是可以复出,之所以悄悄而出,正是顾忌民意。民意看是不可复出,之所以高声反弹,正是要提醒官意。

  不解决好官员权大责小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大概还会反复发生。从根本上讲,民意无力对官员进行实质性的制约,从而权大责小成为痼疾。而这一痼疾的存在,一方面加大民众的不满,一方面使官员使用出现难堪现象。

  问题官员复出时“躲猫猫”,悄悄上马,很容易让人怀疑这是要尽量不引起人们注意。为什么预知民意,还要作一个偷偷摸摸的决定?是因为复出的官员有无人可替之长,还是要照顾这个官员的功劳苦劳?是“工作需要,研究决定”的吧?可以拿这句套话作答。

  我并不认为沸腾的民意就完全正当。在沸腾的民意中,包含着某种不理性的成分。被处分的官员,为什么不能复出呢?因为有规定,一定时间不能重新任命。那么是不是这一段时间过了,就一定要任命;或者规定是不是就一定合理?官场逻辑与反向性民意,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官员行为与民意反应纠结在一起,越缠越紧。

  从正常的政治逻辑来说,一个官员被处理,不见得意味着永不续用,也不见得是真的有什么过错。因为官员可能承担的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道德责任、政治责任等等,各不相同,有的是罪,有的是错,有的什么也不是,仅仅是民众不支持他。是的,不需要什么原因,仅仅是民众不支持,就足以使一个官员不能继续呆在位子上。

  现在的官员管理又是怎样呢?官员犯罪,查处困难,很多时候被查出是意外,甚至有小偷偷出来、二奶告出来、失火烧出来等等。如果不出什么突发事件,则行政责任几乎不存在;道德责任,我还很少看到有仅仅因为良心不安而主动辞职的(辞职多是安排和责令),政治责任,更不清楚了。

  于是,官员管理的逻辑开始出毛病了。一个官员,如果不被捉出犯罪,不被抓住可上条例处分的问题,就一定不能失了位置。而被捉住的情况是并不多见的,一些官员在民间都被叫出难听的外号了,还在不断升迁呢。当然不是所有被民间“不待见”的官员,都一定有问题;有没有问题,还需要有关机构核实、调查,才能对“民意”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官员的问题,最先都是由民间发现并按他们的方式(包括取外号)发布的。这就奇怪了,那些专职的官员管理机构在这之前,都做了什么呢?在发现官员问题上,他们难道不应该比民间更快更专业吗?

  当然,官员是可以复出的,民众也是可以强烈反弹的,同时,反弹也是可以采纳或者不采纳的。官员是否下台,受多种力量的制衡,民意可以弹劾,舆论可以施加压力。如果官员管理机构真的尊重民意,民意也真的能对官员的去留产生影响,那么它有可能使一个官员的复出被收回成命,也可能使一个官员被“丢卒保车”,因为有关机构总是要顾及自己的形象的,如果民意真的能起作用,那么其形象得分还是失分都不是虚的。

  我们缺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权大责小的问题似乎总是不能解决?终究而言,还没有建立起正常的机制而已。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