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中国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从农奴到国家的主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从农奴到国家的主人
——党中央关怀下西藏人民命运的伟大历史变迁
  曾经,他们是供官家、贵族、寺院上层僧侣肆意役使的“会说话的工具”——

  上世纪50年代初,西藏仍然维持着黑暗、落后、惨无人性的封建农奴制。占人口95%以上的百万农奴和奴隶,只是农奴主“会移动的财产”,动辄遭受剜目、割耳、断手、剁脚、剥皮等骇人听闻的酷刑。

  如今,从旧西藏沉重枷锁下解放出来的他们及其后代,永远摆脱了剥削和压迫,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民主改革以来50年过去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已经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的新西藏。翻身的农奴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过上了自由、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从长夜漫漫、备受奴役到迎来光明、当家作主

  从农奴到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热地的传奇人生,生动地折射了半个世纪以来西藏百万农奴命运转折的壮阔历程。

  “热地”一词,在藏北牧区方言里的本意是“孩子头发脏得粘成了片的样子”。由此,不难想象少年热地的生存状况。当年,他给当地部落头人、牧主、活佛当过佣人,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能吃上一顿饱饭。他的一个小弟弟就活活饿死在母亲怀里。    

  是和平解放,让热地感受到了温暖;是民主改革,让热地获得了新生。他参加了工作,上了学,逐步成长为西藏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

  和许许多多翻身农奴一样,热地的一生,始终离不开党中央无微不至的关怀。

  1961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边疆民族地区的代表和学生,其中就包括正在北京学习的热地。

  1989年国庆之夜,在天安门城楼上,邓小平与热地亲切交谈,并细致地询问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藏族同胞生产生活等情况。

  1990年夏天,江泽民把热地请到办公室,就西藏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无论在西藏还是到中央,不仅时刻关注着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牵挂着热地的工作、生活和健康……

  百万农奴的解放和发展,始终是党中央牵挂、关注的一件大事。

  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前,西藏仍然维持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占西藏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寺院上层僧侣,占有了几乎全部生产资料,广大农奴一无所有,毫无人身自由,在无边的黑暗里仰天长叹……

  1951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领导下,《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实现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构想,使西藏各族人民与祖国大家庭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广大农奴要求挣脱封建农奴制的枷锁、实行民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毛泽东亲自做团结争取西藏宗教领袖工作,希望通过他们的觉悟在西藏和平推行民主改革。

  然而,西藏上层统治集团错误地估计形势。1959年3月10日,他们在外国势力支持和操纵下,悍然发动武装叛乱,试图永保封建农奴制,维护既得利益。

  在中央果断决策下,武装叛乱迅速得以平息。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终于迎来了翻身解放的一天。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选,无数昔日的农奴,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以主人翁姿态开始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区内事务。

  从凄风苦雨、极端贫困到温饱有余、走向富裕

  2009年1月,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议。作为百万翻身农奴中的一员,62岁的藏族民营企业家格桑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身份,为自己及百万农奴解放而设立纪念日的议案举手赞成。

  民主改革前,格桑家里欠了贵族700多公斤青稞,一年要支付高达三分之一的利息。当年还不上,第二年又得接着借、再接着还。

  是民主改革,给格桑和他的一家带来了希望。这位昔日的农奴,如今已是西藏日喀则地区亚美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

  让西藏各族人民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逐步解决温饱、过上富裕日子——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关注着、周密部署着、倾力推动着……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与西藏上层人士谈话时说,“我们的目的是使大家都发展起来,我们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克服这种落后状况”。

  在改革开放大潮涌动神州之际,邓小平对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常系于心。1987年6月,他提出了检验西藏工作标准的著名论断:“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

  2001年6月,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指出:“在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地区和战略部门,通过国家和各地的支持,直接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集中力量推动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必须采取的一种战略,对西藏这样的地区,就可以而且应该采取这样的战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推动西藏小康社会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93年以来,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胡锦涛都要到西藏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共话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大计,至今已经17次。

  让西藏尽快发展起来,让西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南海为此殚精竭虑——

  召开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启动涉及全国的对口援藏战略,出台一系列支持西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落实包括青藏铁路在内的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一系列部署和举措,为西藏发展稳定提供了强大动力,为西藏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过上富裕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支援下,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开始“由负转正”,为高原人发家致富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

  如今的西藏,越来越多的农奴正成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创造着前人无法比拟的财富神话;越来越多的村庄人均收入过万元,高擎起科学发展奔小康的大旗。

  从枷锁缠身、封闭落后到自由开放、自信进取

  从1959年因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成名,到2008年春节歌舞晚会上与晚辈合唱《再唱山歌给党听》,整整50年过去了,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的歌声依然如此动人,那股糌粑与酥油茶的味道依旧醉人心扉。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14岁的才旦卓玛还是个没有文化的贫苦孩子。解放军来到日喀则,宣传队、文工团住的地方离她家很近。听到官兵们的歌声、乐器声,小卓玛常偷偷跑过去,扒在门缝上往里面看……从此,一颗种子在她的心灵深处埋下、发芽。

  1957年,20岁的她与其他藏族青年一同到内地参观,在北京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1965年,才旦卓玛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时,是周恩来总理的一席话,让她作出了决定人生的重大选择:“总理跟我说,你毕业以后,还是回去的好。你是唱藏族民歌的,脱离了藏族的土壤,将来的业务会受影响,你的酥油茶、糌粑的味道就会少了、淡了。西藏需要更多的民族干部,你也可以回去好好地为西藏人民唱歌,为西藏人民服务。”

  牢记党中央的期望和嘱托,才旦卓玛回到了西藏,用高原灵山异水赋予她的优美嗓音,传颂着西藏人民的心声,创造了又一个西藏农奴走向新生的传奇。

  和才旦卓玛一样,在党中央关怀下,摆脱对三大领主人身依附、获得人身自由的西藏百万农奴,第一次成为自己心灵和智慧的主人。

  为保护西藏传统文化,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过去20多年里,中央政府先后投入了超过7亿元资金,维修并开放了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重要古文物建筑和寺庙1400多处……

  旧西藏没有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学校,到了2007年,西藏已拥有普通高校6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普通中学117所、小学884所……

  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为西藏人民多姿多彩、自信奋进地走上社会生活舞台提供了可能。如今的西藏,话剧作者、舞蹈演员、物理学家、留学博士、理财顾问、时装模特、动漫设计师、环保志愿者……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头衔,与翻身得解放的农奴和他们的后代紧紧联在了一起。

  新华社记者多吉占堆、孙承斌、李柯勇、李亚杰、尕玛多吉、颜园园、胡星(据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