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太后吉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太后吉祥
清代后宫御用品展亮相南博
   慈禧画的书画,慈禧专用的大雅斋瓷器,才嫁进皇宫不久就没了丈夫的瑜嫔册封令……昨天,《太后吉祥——清代后宫御用品展》在南京博物院民俗馆拉开大幕。后妃们头上的饰品,身上的衣裙,脚上的旗鞋,到妃嫔们用的荷包、珠翠等尽在眼前,观众又依稀看到了当年锦衣玉食、环佩丁当的宫廷生活。

  

  [画作]

  慈禧晚年找枪手画画

  由于年代久远,虽然此次展出的文物都和清朝后宫有关,但由于某些原因,具体的人和物已经对不上号了。不过,南博还是为慈禧太后专门辟出了一块。虽然场地并不大,却被打扮成了慈禧太后当年居住的储秀宫的样子,正中放着专门为慈禧烧制的“大雅斋”名瓷,两边则各挂着一幅书画,一幅是《花鸟图》,另一幅则是《松鹤图》,两幅画上都盖着慈禧太后本人的印章。其中,《松鹤图》上还有“光绪十五年”等字样。这也是本次展览唯一的两幅画作。

  慈禧也会画画吗?南博陈列部助理研究员袁荣看到这两幅画,就笑了:“南博所藏慈禧画作有一些,立轴有三幅。如今在拍卖市场上,慈禧画作最起码要百万元以上。”不过,袁荣告诉记者,这两幅画并不是慈禧太后本人画的。“从画作上可以知道,当时慈禧已经65岁了。对于慈禧作画,其实业内都知道一个秘密:慈禧并不是亲自画画,那些盖着慈禧太后印章的画其实都是慈禧请宫廷画家捉刀代笔的。慈禧太后这个人比较附庸风雅,她在宫廷内专门养了两个枪手,一个是女宫廷画家淼嘉惠,另外一个是男画家屈兆林麟。一直到清政府垮台,两位宫廷画家才出来成为职业画家,靠卖画谋生。”

  [瓷器]

  颜色代表等级

  里外全黄色龙纹碗盘为皇帝、皇太后、皇后使用;里白外黄为皇贵妃使用;黄地绿龙为贵妃、妃使用;绿地紫龙是贵人用……在高大的皇宫内,妃嫔们使用器具遵循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展厅里,瓷器占据了小半部分空间,其中又以慈禧专用的大雅斋居多。袁荣介绍说,当年皇帝为了讨“老佛爷”的欢喜,专门为她烧制了瓷器,并用了慈禧太后御用画室的斋号为款。不过,虽然“老佛爷”曾经在皇宫内具有决定权,但她的专用瓷却并不都是全黄,而是花卉居多,这也和慈禧本人的喜好有关,“她特别喜欢蝴蝶,喜欢花草。你看,这是慈禧专用的花盆,现在看来也是一件非常昂贵的艺术品了。”

  [穿戴]

  衣袂飘飘为博天子一笑

  “一朝入选帝王宫,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了博得天子的欢喜,身在宫闱的妃子们绞尽了脑汁,在穿戴上更是煞费苦心。

  一进展览大厅,就看见绿色飞满蝴蝶的衣服,这件衣服名叫百蝶袍,虽然可能出自江宁织造府,但那些织衣人却无缘享受。这件袍子也吸引了现代时尚女孩们的眼球,大家都夸惊艳。“蝶和耄耋的耋是谐音,寓意长寿,慈禧本人就很喜欢蝴蝶。”袁荣的这番话让人联想,这件美丽的袍是不是当年慈禧太后穿过的?但她摇头,表示无从考证。

  “你看清朝已经有七分袖了。这件长长的衣服,特别讲究边缘的修饰,很漂亮,是夏天妃子们穿的。但是它的袖子并不是到手腕的,只有手臂一部分长。”袁荣指着另一件衣服说。

  旗鞋是为适应冰雪生活而造

  在展厅内,记者看到了两双电视剧里常出现的鞋跟在中间的特殊绣花鞋。“这是旗鞋”。

  专家介绍,满族自古有“削履”的习俗,为适应冰雪气候的活动,冬季穿草鞋,以防冰雪覆盖道路泥泞或结冰。其余时间则穿木底鞋,以便在疏松的土地上活动。“虽然古代流行缠足,但是清宫的妇女不缠足,大多喜欢穿高跟木底鞋,时称‘高底鞋’。高跟起于鞋底中间脚心处,木跟高约10厘米,由于形似花盆,也有人称为‘盆底鞋’。有的像马蹄,称‘马蹄底鞋’。鞋跟都用白细布裱蒙,鞋面用刺绣、穿珠等工艺。这种鞋因流行于满族贵族妇女中,又称之为旗鞋。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配上旗袍,看上去特别婀娜多姿。”袁荣说,慈善太后穿的高底鞋,把鞋头做成一个凤头形,嘴衔珠穗,称为“凤头鞋”。除了旗鞋,香包也是当时宫廷为适应草原生活而保留的。“以前,满族人都是挂皮囊的,到了皇宫后,他们就把皮囊变成了荷包;宫廷里的男男女女都要佩戴荷包,在一些重大节日,皇帝皇后还把荷包作为赏赐奖励给有功的大臣。”

  [玉器]

  玉如意:天子定情物

  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大量的珠宝玉器以及服装配饰了。大量皇家图案的运用,让这些器物华美异常。雕工精美的白玉香熏、晶莹剔透的翡翠瓜式洗……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而其中,在清宫中最受青睐的就是玉如意了。

  袁荣介绍说,在宫廷内,无论是正殿的宝座旁,还是在寝宫的案头几上,都会摆上一个如意,以供帝后们玩赏。“除此之外,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另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

  除了玉如意,就是朝珠了。在清朝,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都要戴翡翠朝珠上朝。而皇后佩戴的则是东珠。在展厅内展出的这串朝珠是毕沅墓中出土的,虽然上百年了,玉质依旧青翠,色泽温润。袁荣说,这串朝珠全器共有翠珠一百零八颗,珠大粒饱,匀称纯净,中有四颗粉红色碧玺“佛头”间隔。“朝珠由佛念珠演化而来,是清代官服特有的佩饰。”

  [册文]

  瑜嫔是最幸运的

  “康熙79个妃子,光绪妃子最少,只有3个。”在众多妃子中,同治的妃子是最值得同情的,但最幸运的也是同治的妃子。

  在展厅内,记者看到了4份册文,这4份册文都是针对同一个人的,就是同治的妃子瑜嫔。据说她是当时清后妃中最美的女人,而且聪明机敏,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经历了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同治皇帝有一个皇后,4个妃子。其中一个就是赫舍里氏,这个女子是同治最喜欢的,可惜的是,嫁给同治后没几年,同治就驾崩了。”但这个女子也够幸运,这4份册文记载了赫舍里氏从瑜嫔晋升为皇太妃的历程。第一个册文是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大婚的时候,赫舍里氏被封为瑜嫔。两年多以后,在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晋升为瑜妃。这第二个册文就是光绪时册封她为瑜贵妃时颁发的。而且因为溥仪从小就跟着她长大,所以,在溥仪即位后,又连续册封她为瑜皇贵妃、敬懿皇贵妃、敬懿皇太妃。据悉,这位皇太妃直到1932年2月5日才病逝,终年七十七岁,成为最后一位葬入清东陵的皇妃。

  快报记者 胡玉梅/文

  快报记者 顾炜/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