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民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浦口码头百年趸船要退休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迎接过孙中山灵柩,运送乘客十亿人次
浦口码头百年趸船要退休了
  每天送走无数赶路的人,96年了,它已经老态龙钟。1913年,它就“扎根”在滔滔的长江中,迎送过孙中山的灵柩,送走了年轻的毛泽东去北京、见证过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风采……“可以说长江沿岸再也找不出这样的‘古董’,算算客流,差不多把全国人口运了一遍,这是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奇迹,它应该休息了。”昨天,南京市轮渡公司办公室张国强主任无奈地长叹一声:“这是一艘见证了历史的趸船,是文物,退下来后要好好地收藏。”

  锈迹斑斑,一身伤痕

  浦口码头,与已废弃的南京北站(浦口火车站)遥相对应,依旧还能见着往日繁华的影子。

  “码头”内人不多,百年趸船就静静地躺在浪涛滚滚的长江中,通过两座铁栈桥与岸相连。渡轮进了码头挨着趸船停下,乘客跨过栈桥,通过趸船登上渡轮,因为人少,它看上去有点寂寞。

  超期服役的趸船很长,工作人员说有100米左右,船面铺的石板已经坑坑洼洼,中间一溜的铁支柱锈迹斑斑,支柱顶端的铁片,有的已经烂了角,轻轻一碰,铁屑就会“簌簌”地往下直掉。船的一头,“马口”上拴着一条条手腕粗的铁链,相连的锚锭深深地扎进江底,使趸船像长了根一样纹丝不动。另一头,堆着一堆破烂的材料,有人说这是它大修时换下的材料,不过,在废物中杵着一根黑黑的圆柱样东西,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锈迹,“求新制造机器船厂”的字样依稀可辨,时间为1914年。张国强说,这叫锚关,是趸船建好第二年配上去的。

  “呜……”长长的汽笛声打破了宁静,“中山八号”闯进了码头,粗粗的缆绳扣上趸船边沿的“将军柱”(也称边桩),停住了,码头热闹起来,趸船也热闹起来,慢慢行走的人,奔跑的人,骑着摩托的人……没有谁留意脚下这艘不起眼的船,他们只是冲着渡船而去,趸船上放置的破旧的休息椅尤显落寞。

  孙中山灵柩从这过江

  浦口码头,1913年正式启用。

  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通过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南京,正是在这里稍作停靠后,运过江,最后安葬于中山陵的。昨天,记者在浦口火车站的广场上,见到了与中山陵建筑相似的停灵台。坐在长椅上晒太阳的82岁老人丁先生告诉记者,那是以前停放孙中山灵柩的地方,“场面很气派,一艘军舰送的,布置得非常肃穆。”老人们回忆,“但趸船还是现在这个,没变。”

  由于铁路带来了人气,这里成为南来北往的要塞。南来北往的人,都要经过浦口码头,跨过这艘趸船,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经历,让它见足了“世面”:毛泽东当年从家乡出来北上时,也是从南京下关乘渡轮过江乘火车进京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任职期间,访问南京也乘渡轮“中山一号”去过浦口,领略长江美景……

  “要说见过的大人物,太多了……最繁华时日均客流量达16万,可以算一下嘛,从1913年到现在,少说也有10多亿了,差不多把全国人口运了一回……这艘趸船是唯一的见证者,奇迹啊。”张国强感慨万千。

  遭受过摧残,该退了

  风光过,也痛苦过。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中山码头、浦口码头被日寇盘踞,成为日本海军码头,并改日本名“安宅栈桥”。轮渡码头迁至下关老江口,直到抗战胜利后,中山码头、浦口码头才恢复原名和轮渡营运。

  “中山码头原来的趸船是一样的,但是在日军轰炸中被炸沉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沉没的趸船又被打捞了上来,修好后继续在中山码头服役一段时间,可是由于船体受伤,后被拖到燕子矶作为小渡口的趸船,上世纪90年代报废。”张国强透露,现在中山码头用的趸船比浦口的那艘年轻多了,是1980年投运的,但是状况已经不佳,因为缺钱,29年来始终没有大修,船壳板、甲板等多处锈蚀严重,枯水期严重搁浅并向外侧倾斜,极易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而浦口的百年趸船显然也不容乐观,“趸船一般使用期限在30年~40年左右。”

  南京市市政部门日前决定消险改造,对浦口码头的趸船将进行更换,换下来的趸船将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修缮和保留。中山码头的趸船则将进行大修,并延长岸上固定趸船的支撑篙,使趸船向江中延伸12米,避免枯水期搁浅倾斜。此外,还将对中山码头岸坡平台进行加固改造。据初步测算,轮渡设施消险改造的费用需要1950万元。

  不过,市民放心,无论怎样改造,轮渡公司都不会停运。

  快报记者 毛丽萍 鲍铭东 /文

  快报记者 路军/摄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