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21个生命,一个警察的救人传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2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21个生命,一个警察的救人传奇
人物档案

盛群,1971年5月生,1993年加入公安队伍,从事110接处警工作15年,现在无锡市公安局北塘交巡警大队工作。曾多次受到通报表扬和嘉奖。

  他是个急救行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紧急施救。救死扶伤200多起,因为有他的“第一手救护”,其中21个生命获得新生。

  他是个谈判专家——擅长危机干预,紧急关头,攻心为上。4名自杀者在他的劝慰下放弃轻生。

  他还是个防暴高手——一个反背可将180斤重的大汉摔倒在地。他徒手制服27名行凶歹徒,现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00多名。

  16年的从警经历让盛群充满传奇。而以他为代表的江苏警察正全员向“全天候”型警察转变,无论是在危险重重的罪案现场,还是千钧一发的救援现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场场危机。

  4分钟,救援黄金期

  服务百姓就得有本事,伤者被救后那感激的目光使我从不觉得累,相反使我的警察生涯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

  15年前的一次出警,让盛群对生命、对职责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那是1994年5月12日上午,23岁的盛群和同事接到指令:一名工人被卷进机器。盛群和同事到现场,只见那名男子被挂在机器上,脸色发紫。

  “电源在哪?”盛群立即拉掉电源,并操起剪刀,快速剪开男子衣领,将他抱走。 这名男子得救了。而医生说的一句话却让盛群直冒冷汗:“如果在现场就能得到救治的话,他会恢复得更好、更快。”

  “其实,事故发生后的4分钟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期。”医生无意间说道。

  救了一个人,盛群并不轻松。医生的话让他想起了很多:如果这名工人没有被及时送到医院,他能得救吗?

  4分钟的救援黄金期该如何把握?警察往往是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警察能不能承担一些早期急救任务呢?

  从那时起,盛群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急救知识。他买来《家用急救知识》等书籍,随身携带,一有时间就翻阅。

  而每次他把伤员送到医院后,不急着走,而是围着医生护士,看他们是怎么施救的。盛群也通过媒体收集一些不成功的急救案例做分析。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盛群接警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救护伤者,成功圆满地履行了职责。他救死扶伤200余起,21条生命因为有了他的“第一手救护”而成功获救。

  潜入水下 救出被困司机

  争取时间就是在争取生命。遇到溺水、心脏病、煤气中毒等突发的事件,不能一味等“120”,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及时正确施救,这就是在救命。

  1996年10月8日下午1点55分,靖海新村5楼一中年男子在家中晕倒。

  盛群赶到后,立即俯下身观察病人,只见这名男子嘴唇发紫,“是心脏病发作!”

  在等待医生时,盛群开始施救,他解开病人衣领,保持呼吸畅通,拿毛毯裹住病人身体,保持体温,将毛巾湿水再拧干,敷在病人额头,再拿几本书垫在病人脚下,加快血液回流到心脏。

  “呼吸十分衰弱,再催一下120!”盛群着手为病人做心肺复苏。一番抢救后,盛群一身大汗,衣服全都湿透了,让他高兴的是,病人的躯体开始回暖了。可医生还迟迟没到。

  “不等了,送医院!”盛群一把抓起棉被裹住病人扛到身上。盛群个子不高,病人体重有160多斤,他连爬带背将病人从5楼扛了下来。警车随后把病人送往医院,病人成功获救。

  盛群在钻研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自己。去年5月25日下午,一辆工程车翻入河中,司机独自一人下河,潜入驾驶室拿东西。盛群赶到时,已两三分钟过去,司机还没出来。

  “不好!要出事!”盛群纵身跳入河中,他憋住一口气,从车窗潜入驾驶室,用力将司机拖了出来。盛群将他拖着游到岸边。上岸后,盛群立刻为其进行心肺复苏。大约按压了七八分钟,司机苏醒过来。盛群又将其头部侧转,帮他清理呕吐物。这时,救护车赶到了现场。

  事后,那位司机告诉盛群,当时手臂被卡在方向盘上,出不来了,“如果再晚一分钟,我肯定没救了。”

  自杀现场 救人当攻心为上

  处置自杀事件,一定要以关心、尊重的口吻劝说当事人,切忌说教,更不要评价他的行为,千万不要与当事人争辩,着重强调他存在的价值。对于他现场提出的要求,可以答应,寻找救援机会。

  除了医学常识外,盛群还攻读心理学、谈判学知识,了解不同状态下自杀者的心态,以便对症下药。这使得盛群不仅有一双回春的妙手,还有一个能言善劝的巧舌。

  2005年3月13日的晚上,一名15岁的初中生要跳楼。赶到现场处警的盛群很快打听到,男孩厌学,没少挨父母的责骂殴打。

  消防队员已赶到现场,但由于院子空间小,救生气垫无法打开。盛群请周围邻居拿来自家床垫,放到楼下,以防万一。

  盛群想让男孩的父亲前去对儿子说两句好话,不料父亲怒气未消:“就当我没生他。”盛群知道男孩的父亲在旁边只能碍事,只好劝他离开。

  “怎么啦,有啥想不开的,和我说,我来帮你。”男孩父亲走后,盛群开始和男孩对话。男孩没有任何反应。

  “你还小啊,说不定这个周末还有同学约你去打游戏呢。”男孩依旧无动于衷。

  “你看,你妈妈已经都急晕过去了,如果你跳下去,还不要她命啊!”男孩把头从窗外探回来,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母亲。但就是这一扭动,却给了盛群一个极好的机会,他猛地拉住其衣服和皮带,用尽全身力气将其拉回屋内,孩子未受任何损伤。

  保护不了自己,怎么能救别人?

  我常常会看到有些同行在实施营救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当,或者技术不过硬,救人不但没有成功,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看到这些,我会很痛心——保护不了自己,怎么能救人?

  1998年9月,无锡市叙康里幼儿园后面一居民楼里煤气泄漏,情况危急。

  盛群还没到达现场,就已经闻到了一股浓烈的煤气味,煤气已经泄漏很严重。盛群先让围观的居民散开,站在安全的范围。盛群知道,如此浓度下,任何的轻举妄动都会带来灾难,一有不慎,也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盛群从警车里拿来一块值勤袖套,用水潮湿,捂住了自己的口鼻。但是,一楼的门是反锁的,盛群尝试了一下,不能打开。他也不敢太用力弄这个锁,因为这是铁器,万一摩擦出一点火星,很有可能引燃空气里的煤气。

  来到房间,他看见一名20多岁的男子躺在床上。煤气灶上的铝合金锅里还冒着热气。

  盛群立即关闭了煤气罐阀门,随后,用潮湿的袖套握住窗户插销把窗户推开,因为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做完这一切后,他背起男子,终于这名男子得救了。

  【短评】

  服务社会的

  “警察之心”

  看过一部电影,记不清片名了,但里面一句台词至今印象深刻——“任何工作都能做得很艺术,关键是要用心”。这句台词是电影里面一位钻石打磨师说的,现在,把这句电影台词变成现实的,是无锡一位叫盛群的警察。

  盛群很用心,这从他孜孜不倦地自学心理学、谈判学和急救术,就可以看得出来。正如他所说的,“关键是要用心”,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么多年来,用心的盛群已经把警察这个工作做得很艺术——他能够以最合理的方式展开急救,他会像个谈判专家一样对自杀者展开心理攻势……把他称为昭示未来发展方向的全能警察,毫不为过。

  警察每天都会面临全新的警情挑战,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警情也在应时而变。一个中学生被网恋所困扰想自杀,赶来救援的警察如果连网恋为何物都不知道,他就不可能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攻势。警察不可能选择任务,他唯一可以选择的,是不断提升自己处理各种警情的能力。盛群就是这样一个始终与时俱进的警察,他的想法或许很简单:多学点东西,总能派上用场。就是这样的简单想法,让盛群业专于勤,将警察工作做成了一种艺术。

  盛群的可贵,更在于他对警察功能的清晰认知上——警察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的需要有多广,警察的功能就应该有多广。从掌握各种急救知识到学习心理学、谈判学,盛群的每一步,都是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就要学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这是盛群心底的警察功能观。很多人说,加强警察的装备很重要,但我始终觉得,像盛群一样不断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提升自我的观念,比前者更重要。装备的强化是硬件提档,服务意识和技能的提升,则是软件升级。而大多数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恰恰都是软件优劣而非硬件高低。盛群的成功,在于他有一颗时刻为社会需要而跳动的“警察之心”,而这一点,是比他几乎无所不包的处警技巧更宝贵的财富。(本报评论员 赵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