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民利·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鼻黏膜受损 一呼吸就“透心凉”
· 适量喝葡萄酒或啤酒可强健骨骼
· 胎儿过大 产妇易得糖尿病
· 暴瘦20斤 原是患上糖尿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鼻黏膜受损 一呼吸就“透心凉”
冷空气直接进入肺部,她痛苦得几次想跳大桥
  在耳鼻喉科十几位候诊患者中,45岁的张女士特别显眼:她戴着一个白色大口罩。坐到医生对面,刚一开口,眼泪就下来了:“医生啊,我这鼻子能治好吗……我都不想活了。”张女士的鼻黏膜受损,每次呼吸,冷空气就直接进入肺部。不堪折磨的她几次来到南京长江大桥,只是念及女儿,才没跳下去。

  手术破坏了鼻黏膜

  张女士是连云港人。去年7月,她发现自己鼻腔黏膜发炎,鼻涕倒流入气管。她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患的是“咽囊炎”,必须开刀。

  张女士接受了手术,鼻涕倒流的现象没有了。秋天来了,张女士突然发现不对劲:呼吸时,冷空气会直接进入肺部,透心的凉。她赶紧到医院检查,结果被告知,她的鼻黏膜已经在上次的手术中被破坏。“鼻子具有对空气加温加湿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鼻黏膜的血管舒张、收缩实现的。当寒冷空气进入鼻道,血管在神经控制下会扩张并散发更多热量,空气因此被加温、加湿。”久病成医的张女士对鼻黏膜的功能几乎同医生一样熟悉。

  “不得这个病,你根本不知道有多痛苦。”张女士哭着说,天气越冷,她越难受,“每次呼吸都是折磨。”医生建议她用热水焐鼻子,加热吸入的空气。但谁也不能天天举着个热水杯,张女士不得不终日戴口罩。“晚上口罩摘下来,就得蒙头睡。”

  “其实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少个胳膊少条腿。”张女士说,“我根本不想呼吸,但只有死亡才能停止呼吸……”

  四处奔波求医无果

  “连云港的医生没办法。”张女士说,她一直相信这病能治好,就和丈夫一起到外地求诊。烟台一家医院的医生告诉她,鼻黏膜被破坏后,很难恢复。张女士又到南京、上海等地。“一共跑了8趟南京,3趟上海。”但这十多次奔波都未能让张女士好起来。气急之下的张女士找到当初为她动手术的医生,这家医院最终赔了张女士几千元,张女士签字作了了结。昨天,张女士来南京军区总院求诊,医生检查后给她开了一些药。“还是治不好啊!”张女士说着又哭了起来。

  “我这样活着就是受罪!”张女士说,她几次来到长江大桥,但最终都因为想到女儿而放弃了寻死。她唯一的女儿才20岁,在扬州读大一。张女士掏出小灵通,让记者看女儿给她发的短信,“妈妈,你一定要好好的,女儿最担心你了。只要你好好的,我再不会气你了。如果你有什么事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了。最爱你的女儿。”

  尽管舍不得女儿,张女士却又再三说,“我这样活着多难受啊……”

  不堪病痛多次想自杀

  “她已经多次联系我们,去年下半年就给我们打过电话。”提起张女士,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记忆犹新,他记得张女士第一次打电话时就号啕大哭,第一次危机干预还算比较成功。但今年,张女士屡次拨通电话,情绪越来越激动。3月10日晚10点,张女士又一次拨通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电话,一直重复“太累了,太痛苦了”,还告诉志愿者,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读大学的女儿,她希望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能在她死后,安排人去安慰她女儿,说完,张女士就挂断了电话,后来,尽管志愿者屡次联系,但无果。

  第二天晚上,志愿者再次接到张女士电话,她想在临死前看一眼长江大桥,当时,志愿者就对张女士进行心理疏导,但效果甚微,次日下午,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志愿者们前往大桥,寻找年龄特征与张女士相符的女性,但寻了几个来回,没有收获。

  张纯建议,其家人朋友再多给她一点关爱,防止她突然情绪激动,走上不归路。(周先生报料奖100元)快报记者 马晶晶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