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江苏的霾都、风城、火炉是哪里吗?昨天,江苏省气象局发布了《江苏省气候图集》,该书最新统计了1961-2007年,全省11类气象杀手多发的地区。统计表明,南京确实已经不是“火炉”,高淳才是全省高温中心,而南京因为霾天高发,成为全省的“霾都”。
南京:
火炉摘帽,成江苏“霾都”
专家告诉记者,1961-2007年,江苏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38℃,2006年和2007年为有史以来气温最高的两年,在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也频频发生。省气象局第一次罗列出江苏11大气象灾害,并将高发区域一一统计。
霾:统计显示,霾高发苏南,但南京为全省之冠,47年来,南京平均每年都有70天霾,有一年出现过159个霾天,江浦也有一年出现了148个霾天。专家分析,这与城市化发展迅速,特别是工业化发展迅速很有关系。
高温:高淳平均一年有19个高温日,而南京只有12天,高淳曾经有一年出现了53天高温日,这是全省目前的高温日历史纪录,南京最高一年是37个高温日。总体来看,东部沿海一带的高温日比内陆要少得多,主要是夏季海洋水面对近海陆地盛行海风,对气温有调节作用。
雾:泰兴曾有一年出现过99个雾天。专家说,雾日与水汽很有关系,江苏沿海和沿江地区更容易有雾。
大风:毫无疑问,四面环海的连云港海岛站—西连岛是全省的“风城”,这里曾有一年130天刮大风,而在溧阳,有一年只有9天刮大风,差异非常大。专家说,大风现在已经逐步视为风能,这个曾经的杀手也在慢慢为我们所用。
雷暴:全省雷电最多的地区是江苏最南端的一个气象站——苏州的东山站,一年平均有34.3天的雷暴日。气象专家说,不仅东山,苏南环太湖地区都是雷电高发区,溧阳曾有一年出现过73天雷暴日,这是目前年雷暴日的全省纪录。
雨涝:高发区域集中在三个湖:骆马湖、洪泽湖和高邮湖的东侧。
雪:无论从年降雪日还是积雪日来看,容易出现雪灾的地区在江苏省西北部地区,主要是泗阳等地。年积雪日数最大可达30天以上,而江苏东南部地区年最大雪日往往只有15天以下。
冰雹:连云港等江苏东北部是高发区,太湖和洪泽湖以及沿长江一线,也是冰雹多发地区。全省总的特征是,西部冰雹日数明显少于东部。专家介绍,大的水域或陆岸之间,因有较大的温度梯度而产生局部小气候,易加强作用导致冰雹云产生。
低温冻害:江苏南北温差大,淮北最高一年有93天结冰,而苏南最少只有27天。
干旱:主要重灾区在苏北,特别是徐州等地区。
台风:常有穿全省而过、影响甚大的台风杀手。比如2005年麦莎穿越南京,贯穿全省,启东因此出现了12级风,许多地区出现100毫米特大暴雨,全省死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
苏南:
每天少了一小时阳光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霏霏细雨是江南乃至江苏的“一张名片”。但市民可能会发现,现在连续下几天小雨的天气真是越来越少见了,要么不下雨,要么就是大雨滂沱。《江苏省气候图集》统计显示,全省平均年小雨日为83.7日,1964年,南京曾一年有120天小雨,而2004-2007年,小雨日每年不到80天,专家说,从1960年底起小雨日数就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近47年,小雨日减少了33.6天。专家说,目前原因还没有确定。有一种解释是,全球变暖影响到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是空气污染物中的悬浮微粒对云层产生影响,造成过去的绵绵细雨变成了匆匆来去的阵雨。
同时急剧下降的还有光照,统计表明,47年来,光照减少了275.6小时,包括南京在内的苏南减少的最多,47年来减少了363.3小时,平均每天少了一小时。专家说,这与霾天增多有很大关系。
本世纪以来
夏天提前,长了15天
统计显示,江苏春季平均起始时间为3月31日,平均长度为68天(1971-2000年),夏季平均起始时间为6月7日,平均长度为104天;秋季平均起始时间为9月19日,平均长度为61天,冬季平均起始时间为11月19日,平均长度为134天。但由于气候偏暖,本世纪以来,夏季明显变长,约多了15天,夏天往往5月29日至9月26日。冬季变短,主要是因为入冬晚,而且春天提前至3月18日前后来到。春季略有增加,秋季略有减少。快报记者 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