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政府从瓮安事件中学到了什么
· 2008年在处理这些群体性事件时,有经验,也有教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政府从瓮安事件中学到了什么
单光鼐:面对群众 慎用警力 不能以暴制暴
  单光鼐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作为长期关注中国群体性事件的专家,他曾多次出入群体事件的现场,用社会学方法找寻一个个看似孤立的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规律。

  单光鼐认为,在2008年,通过对包括瓮安、陇南、重庆出租车等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经由这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足以帮助人们归纳出新的群体事件治理路径。

  前日晚上,快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单光鼐研究员,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他再次以发生在去年的一系列群体事件为例,详细解释了一些群体事件的处置原则。

  谣言是群体性事件的推手

  星期柒新闻周刊:以您的调查了解,基层干部对群体性事件的认知程度如何?

  单光鼐: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仍不为基层官员所知悉。比如说,群体性事件的发酵期问题。任何一个群体性事件都是事出有因,但它从起事到发生,都要经历一个时间长短不等的发酵期。有的比较短;有的比较长。但很多地方党政官员对此却认识不足,没有在事情萌动之初抓住时机,采取措施,以致酿成事件发生。

  再比如,对死人和社会抗议的关系缺乏认识。我从一些群体事件中看到,死人和社会抗议是有关系的,借助死人是社会中表达抗议的一种传统手法,经常被人利用。所以,对待死了人的问题,一定要予以高度关注和警惕。

  还有一个,就是谣言的问题。很多的群体事件推手就是谣言,都有数种谣言流传,并将群众煽动起来,但我们不少干部对此茫然不知,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辟谣。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学的常识问题。

  领导要敢于直面群众

  星期柒新闻周刊:经过去年一系列的群体性事件,您给党政官员们有什么建议?

  单光鼐:经过去年发生在瓮安、重庆、甘肃陇南的这些事件,很多经验教训都能总结出来了,我们学界的感觉是,在去年底到今年初,是该有所总结的时候了。因为通过这些事件,很多问题比2007年看得更清楚了,有成功的、有处置不妥当的。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首先,发生群体事件后,领导必须第一时间到现场。

  为什么?以瓮安为例,成千上万群众聚集于县委、县政府和公安局门口,竟然地方党政一把手没有到现场,这是件很荒唐的事。现场没有指挥,群龙无首。县委书记当时就在不远的电信局开会,他让副县长去了现场,又让教育局长和各个学校的校长到现场去领学生回家,处理的手法过于简单,事实上证明这是无效的。

  我在瓮安,有群众对我说,如果有领导在场向群众解释一下事情真相,制止少数人的过激行为,最后也不会闹到烧房烧车的地步。

  我们觉得,凡是出了事,领导不要回避,要敢于直面群众。了解群众有什么诉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有针对性地展开思想工作,讲清政策。如果现场出现了暴力,就要果断制止。去年11月初的重庆出租车事件,薄熙来直接面对司机,面对面地进行对话,并电视直播,当面听取司机的意见,现场就有关问题作出回应、解答,并承诺制定出改进的措施,也迅速平息了事态。在瓮安,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30日到了瓮安,他就深入现场,走到群众中去,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采取了有力措施,形势很快就扭转过来。

  经过很多事件后,越来越多的人终于弄明白了,遇到群体性事件,不能动不动就把警察推到第一线,这样做容易扩大事态,激化矛盾。现在大家已经有了共识:把警察推到一线与群众对峙,是容易惹事的。

  处置现场的原则是,党政领导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直面群众做工作,不要把警察推到第一线,造成警察和群众的直接对峙和对抗。这么多的群体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有多重要。

  现在的群体事件中,群众都是在反映经济民生利益诉求,没有政治诉求,也没有政治目的。这在以前叫人民内部矛盾,这还是要通过做思想工作,讲政策,或者说是谈判来解决问题。

  信息公开很重要

  星期柒新闻周刊:谈判只能解决现场的问题,影响如何消除?

  单光鼐:信息的公开也是至关重要的。谣言在事件中往往会误导群众,并将群众按照不实信息鼓动起来。在过去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地方基层干部往往采取捂盖子,对外封锁现场、封锁消息、封锁媒体,不向上级报告的办法。实践证明这样做,只会掩盖矛盾于一时,但根本不能化解冲突。相反,只会积累矛盾,把事情拖大。

  我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是,遇事要速报事实,在第一时间将事实真相公布于众,知道多少就公布多少,可以采取滚动的方式逐渐增加。但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说假话,要真实准确。应该说,现在很多官员对媒体的认识,对话语权掌握的认识是很不足的。

  相反,石宗源到了瓮安后,就知道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坚持信息透明,借助媒体披露事件真相和细节,就会很快扭转局面,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变被动为主动。

  重建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星期柒新闻周刊:石宗源的三次向瓮安老百姓鞠躬道歉广受社会舆论好评。

  单光鼐:是的,他在不同场合三次向瓮安群众道歉,这在过去也是没有过的。他放下身段,拉下架子,以愧疚的姿态自我批评,很是难能可贵。这也是我认为瓮安事件中很值得总结肯定的一点。

  他主动检讨政府工作中的不足、失误,反思自责,坦承政府工作没做好,让老百姓受苦了,几次起立鞠躬,向瓮安的群众道歉。这样做实质上是在重塑政府形象,重建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除了自责,还有问责。

  瓮安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了问责程序,果断处理了四个渎职、失职干部,迅速地平息了民怨,社会舆情也立即扭转。 这也给地方干部敲响警钟:平时工作要做好,出了事也要敢于站出来,如果事到临头想要开溜,对不起,小心问责。

  我觉得,社会矛盾应当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冲突的双方都不能出现暴力,更不能以暴制暴。如何以群体性事件为契机,寻找政府和民众的良性互动,值得官员们深思。

  □快报记者 言科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