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人生导师
语出网友王俊煜博文《和徐宥谈blog的写作和订阅》。文中王将那些写作冲动大于写作才华的博主统一冠名,称之为“在线人生导师”:
“国内好些blogger都还挺喜欢当青少年朋友的在线人生导师的……要当在线导师就得天天写,水平和思考深度怎么样暂且放一边不说,我觉得,有些blogger 一遇到有点写作冲动的题目就写。而且特别会吸引眼球,比如我知道有些人还会盯着谷歌热榜写文章。用钱钟书老师的话说,就是把冲动当才华. 附带还觉得感觉挺良好的。”
“在线人生导师”这个词组具有一种奇妙的双重性。一方面,它确乎提示出所谓“导师”抚慰之效大于治疗功效的片面价值,另一方面,它也恰恰定义此类导师所天生携带的草莽气、江湖气……他们会比地面上那些导师更不靠谱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连酒瓶子见了都自己跳盖儿
语出一则小沈阳报道。原文是在说到小沈阳蹿红现象时说到这个句子的:“现在的小沈阳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连酒瓶见了都自己跳盖’。”
高俗
语出评论家许石林博文“姜昆你用啥包容小沈阳”。
许文针对相声界领导姜昆两会期间“我们要包容小沈阳”一句发言而来。许认为,姜昆此语完全不靠谱:
“你高高在上地说包容小沈阳?你包也包不住。人家也不需要你包容,被你包容了,那不又得开车到处找定位了?你的相声还在寻找定位呢,多少年了,人家一要好相声,你就说车没停好,定位呢。”
许文讥讽姜昆是名副其实“反三俗”先锋。许认为,这种反低俗者多半认为自己高雅乃至高俗。
既“高”且“俗”?有意思。
别以节省时间的名义浪费时间
语出网友徐宥同名博文。博文中所谓“以节省时间的名义浪费时间”其实也是现代人的通病。所有以节约为由发明的电子产品从互联网到移动电话,当我们对其产生深刻依赖后,最终都变成浪费有限人生的杀手。
在徐宥博客声明中另有一句好玩的话:“18岁以上的网友转载本博客文章请保留出处,如需订阅此博客请点上面的橘红色按钮。这里欢迎留言, 但会删除没有智力活动迹象的留言。”
句末所说“但会删除没有智力活动迹象的留言”这句把我逗坏。想想人生好残酷……也许,被删除的日子就是今朝?抑或明晚?
作者邢大军新书《声色之余》本周出版。邢本人为记者。新书中收入的一则妙文标题也用到“以……名义”这个句式,叫“以个性的名义沦丧个性”……这矛盾、这荒唐是我们大家的啊。一起悄悄咽下,啥也别说了。
走班族
新语词“走路上班人群”的简称。此前,这类自动放弃交通工具、以走怡情、健身一族一直存在,今年重新提起,如你所知,一概被罩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大帽子……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