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数据对比使市场出现了“私募基金跑赢公募”的观点,进而引发了投资者对基金运作效率的质疑。面对73只私募基金2008年全部跑赢大盘的现象,专家表示,由于在产品设计和属性上存在差异,很难将两类基金的业绩直接进行比较,但由此暴露出的各类基金风险和收益特征却值得投资者关注。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总监马永谙认为,投资者应从三个方面客观看待两类业绩上的差异。
一是从产品设计来看,私募基金一般设定的仓位范围非常大,但市场上绝大多数股票型基金有60%的仓位下限。在市场持续下跌的单边行情下,公募基金的运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无疑是比较吃亏的。
二是从产品属性来看,阳光私募基金的单一、整体规模都不是很大。而公募基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整体规模已经突破几万亿。基金规模与投资标的市场应有合理的比例关系,过大过小都不理想。相对而言,私募基金目前的规模更趋合理。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说,在去年环境恶劣的市场中,私募基金要赚钱就一定要做波段,如果规模庞大的公募基金也加入“做波段”行列,就会放大市场波动,给投资者带来很大风险。
三是两类基金在运作方式上也有差异,私募基金灵活多变,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更具优势。而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公募基金一般由投资决策委员会确定投资策略,研究部门提出备选方案,而投资团队则确定买入品种和时点。因此在去年市场震荡剧烈的环境下,公募基金灵活应对的手段不多,这一点上输给了阳光私募基金。
王群航提醒投资者,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可能有大量负面的信息不为人所知。而且私募基金业绩表现的稳定性也有待时间进一步检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万利富达基金,重仓持股战略一度使其在2007年位列私募基金第一阵营,2008年却以61.85%的年度跌幅排在业绩榜的最末尾。
新华社记者 姚玉洁 徐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