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
陈光标先生,我所敬佩的一位慈善家,日前提了一条极为慈善化的建议:富人子女要读名牌大学,差一点分没关系,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3月10日《重庆晨报》)
陈光标的构思很朴实,也很有现实根据。在多年来的行善历程中,他救助了不少失学儿童,但最终的结果是,这些孩子仍无法读到大学毕业。穷孩子读不起大学,就是陈光标上述建议的最现实根据。只是,陈光标高估了慈善的作用,误以为教育行业引进慈善理念就可以实现公平。他可能没想到,这样的设想如果付诸行动,更大的可能反而是穷孩子更读不起大学,富孩子更容易读大学,教育会更不公平。
时下有句顺口溜颇为流行,叫“有个好脑袋不如有个好口袋”。引伸到教育界,那种拿钱买大学录取名额的暗流已汹涌多年。如果这事光明正大起来,可见将有多少富人子女会用自己的口袋来弥补脑袋的不足,名牌大学的招生名额将会向多少富家子弟倾斜。毕竟差分的富人子女是不差钱的,而差钱又差分的穷人子女只能将自己的机会拱手相让了。至少在招生录取环节,是很容易出现“劫贫济富”现象的。
那么,富人子女所缴纳的高额费用,怎样用到穷孩子身上?用到哪些穷孩子的身上?当然,如果真的能按陈光标的理想操作,顶多也只能用到那些通过高分考上大学的孩子身上。可由于更多的穷孩子上不了好的大学,拿富人的钱来救济极少数穷孩子,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这些钱能否用于少数穷孩子也是未知数。当天的另一条新闻,就让我们满怀忧虑:《广州日报》10日报道,全国高校负债达5000亿,要求政府替高校还债之声鹊起。看看,现在高校基本都是负资产,想让他们把救济穷孩子的资金落到实处,我看够悬。
救济穷孩子上大学,不是富人的事情,而是国家的义务。在现实中,穷孩子最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通过教育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几乎是很多穷孩子的必由之路。相比较而言,穷孩子比富孩子更需要获得降分录取的机会。但事实总是恰恰相反,富孩子往往更容易获取上大学的资格。目前一些高校获准设立的三本学院,其录取分数线低但收费高,很多人认为这是为富孩子“量身定做”的。而穷孩子则相反。上周,北大社科调查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中,仅0.7%的人口拥有本科学历。
可见,消除教育不公平因素才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至于穷孩子读不起大学的问题,也应当由国家通过制度来解决,而不能依赖于“劫富济贫”式招生。陈光标先生的好意我们领了,但这份建议还是收回的好。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