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电话等个人信息为何总被泄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刚刚买了房,就有装修公司电话打过来;刚生完小孩,卖保险的就会上门推销……
电话等个人信息为何总被泄露
  刚刚买了房,就有装修公司电话打过来,刚生完小孩,卖保险的就会上门推销……越来越多的市民都经历过自己信息被莫名其妙泄露的情况。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法治蓝皮书”称,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已成“新兴产业”。那么个人信息究竟是如何泄露出去的?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的背后又暴露出怎样的制度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记者日前进行了深入采访。 快报记者 王海燕 俞婷 张波

  现状

  办信用卡时隐私有可能被泄露

  买基金、买股票、办银行卡、买房、买车、买保险、办营业执照、办商场会员卡、住院、入学、上网购物……个人信息,可能在各个渠道流露出去。而其根源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渠道过度搜集个人信息。

  以办信用卡为例,记者昨拿到一家银行信用卡申请单,上面搜集的个人信息非常广泛,比如个人不仅要填写所在单位的电话、地址、邮箱号码,自己的详细家庭住址、包括房子是否按揭购买,月供是多少、有无汽车、目前的税前收入等,还要提供一个联系人的姓名、和自己的关系、电话号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网上购物,而在网上购物一样要填写各种信息。记者在某支付平台进行注册时,发现这里需要填写的个人信息就包括有真实名字、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手机号码、联系电话。白领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注册登记时,也发现“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成了必填项,“真搞不懂为什么要填这些信息,但老老实实地填了,后来就是总会不间断地收到一些骚扰电话和短信。想想看真可怕啊,我们已经没有隐私了。”

  郁闷

  一买房就有装修公司电话打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客户登记信息,但是对掌握这些信息的员工如何防范信息外露,存在制度缺失。

  一位业内人士举了房地产销售公司的例子,“首先售楼小姐会掌握一部分客户的资料,而且在办理银行贷款时,包括个人收入、受教育程度、其他房产情况、配偶情况等,能知道的全知道了,一旦这个售楼小姐跳槽到其他公司,那么客户信息也会被带走。其次,房地产商会整理所售楼盘情况,那么后台就会有客服人员整理所有客户的资料,这个环节怎么防范信息外露?此外,还有物业公司,都掌握着客户的资料。”为什么有人一买了房之后,就立马有装修公司电话打过来?这位业内人士称,就是因为房地产销售有诸多环节可能泄露客户信息,而目前又很少有房地产公司对防止客户信息泄露有专门规章制度。

  一家商场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VIP信息会录入电脑,放到后台系统里,一般员工都是看不到的,只有商场的少数管理人员才能看到,商场通过缩小接触面的方法,试图保护VIP信息。不过,这位人士坦言,现在各个商场的VIP信息已经不是秘密了,因为很多短信公司都有各大商场的VIP信息。至于这些公司通过什么手段获得这些信息的,他也说不清。

  暗访

  省内车主资料

  网上每条3毛钱

  记者昨日在百度输入“车主资料”、“经理人资料”、“老板资料”后,很快便出现了不少公开的个人资料买卖信息。

  星期一下午,记者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名义与某"财富商务"网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QQ联系。对方告诉记者,自己的网站拥有全国各地企业法人及车主的资料,其中江苏省的企业法人信息有15万条,价格为260元,资料截止时间为2008年底;而省内车主资料则有50万条,统计到2007年,每条价格3毛钱。这位工作人员透露,这些资料分别来源于工商和车管所,准确率在80%左右。最后,记者与对方商定,购买15万个企业老板的资料和10万个车主资料,共需费用30260元。对方还向记者承诺会对记者的购买信息保密。

  为了让记者相信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对方发送了苏州车主样本资料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业主样本资料。在企业法人资料里,有企业名称、法人姓名、经营范围、注册信息、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而汽车业主资料中,则有车牌号、车主姓名、车型、机码、日期、车主住址、电话等。记者打通其中的几个电话,一位企业法人告诉记者,自从公司开业后,手机上经常会收到不少短信,“叫我去听课,报名参加什么学习班,搞个什么培训的。不胜其烦,我就不知道这些信息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

  在其网站上,包含122万条企业老板手机号码、企业名称、企业法人、通讯地址等信息的资料优惠价为1280元;包含100万条最新高级职业经理人手机号码、姓名、职位、地址等信息的资料优惠价为1000元。

  揭秘

  保险业务员如何搞到客户信息

  记者昨联系了一位曾在南京一家保险公司当过业务员的黄女士,她为记者揭秘了保险业务员是如何获取客户信息的。

  黄女士告诉记者,想要搜集到大量的客户信息,首先自己得有很广泛的人脉资源。有朋友在银行做信用卡的,那么最好了,他可以给我一些客户名单,我也不用付他钱,我会带他去我们保险公司帮他办几张信用卡,大家利用自己的资源互相帮助。另外,她和同行还会通过售楼处的朋友、销售家具的朋友、销售汽车的朋友甚至在美容院、高档服装专柜、高档婴儿用品店、装修设计公司等几类朋友那收集客户资料。

  黄女士称,关系不熟的也会花钱买,我有个同行10元一个买了100个高档婴儿用品店的客户资料。

  拿到这些名单之后,给客户打电话也有技巧。“首先绝对要微笑着打第一次电话,问客户是否方便。”当然客户第一反应就是“你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对于这种问题,黄女士称她们有“标准答案”:“现在是信息沟通的年代,知道您的电话并不奇怪,不过,请您绝对放心,我拿到您的信息,只是给您打这个电话,约个时间拜访一下。”黄女士称,紧接着给客户提的问题一定要是“封闭式”的,比如“您这周四还是周五下午有空?”,绝对不能说“您什么时候有空”。总之拿到这些客户资料后,如何打电话大家都是训练有素。

  律师

  信息泄露

  个人很难维权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严国亚律师称,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没有专门立法,只是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相关条款,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但现实生活中,如个人信息被泄露了,因为没这方面的专门立法,所以很难打官司,也很难获得赔偿,最多赔礼道歉了事。

  京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冯涛律师指出,目前,专门从事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买卖的网站越来越多,且制定了非常详尽的收费体系,我们对此却束手无策。新近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里对于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从法律角度定了性,并对非法提供者和获取者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应该能很好地遏制上述非法行为。“当然,还需要具体司法部门对‘情节严重’作出司法解释,以便更具有操作性。”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