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5版:旅游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旅游券 能否成为市场复苏的“催化剂”
· 明明白白去旅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1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旅游券 能否成为市场复苏的“催化剂”
  杭州1.5亿元、宁波1亿元、湖州1亿元、南京2000万元、镇江8000万元……在2009年寒冷的早春,一场派发旅游消费券的热潮迅速席卷了长三角。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刺激因金融危机导致低迷的旅游经济,成为长三角多个城市共同的“非常选择”。各级政府纷纷拨出财政专款,有的面向全国,有的面向长三角,也有的面向当地派发旅游消费券。派发现场甚至遭遇了市民“热情”哄抢的场面,不过旅游券热闹派发的同时,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这样的短期刺激行为,会不会演变成一场闹哄哄的“促销秀”?

  新闻背景

  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最早出这个点子的是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按照他去年底提出的建议,中国可以拿出1万亿元人民币发给民众,限定在一个季度内用完。由此测算,可拉动中国经济1.33万亿元,相当于单季度GDP的18%。长三角地区掀起派发消费券的热浪,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这一建议的启发。众多城市最后都将消费券的发放目标锁定在旅游市场上,正是看中了旅游产业的强劲拉动力。据统计,旅游业关联我国国民经济的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显然,拉动旅游业消费对当前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具有显著作用。

  在“撬动理论”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城市正加盟到派发旅游券、吸引旅游消费的比赛中来,一些县级市也不甘落后,纷纷行动。不久前,安吉县宣布将向长三角各城市派发3000万元的旅游券。淳安县千岛湖风景旅游局也计划拿出10万张总价值在1200万元的千岛湖门票向长三角市场发放,首批发放的地区为上海。桐庐县旅游局则计划推出价值1000万元的旅游抵价券,面值分10元和20元两种,持券到景区购买门票可以直接抵现金使用。

  之前曾有统计,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已派发和准备派发的旅游券的价值总计在2亿元左右。但根据记者近期了解的情况,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到5亿元。

  市民声音

  孙晨 自由职业者

  “一开始并不了解这个旅游券,觉得很新奇,被摇中之后全家都激动了半天。”孙晨告诉记者,当他费时费力领到旅游券后,热情却已大大降温。“仔细研究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每次消费只能用50%,对于没有旅游计划的人来说,其实并不划算。”孙晨表示说,身边有旅游券的朋友都表示去不去还在考虑,只有近期有计划去旅游的人可以正好用券消费,变相打折。

  赵先生 旅游业内人士

  “旅游券的‘强心’效应究竟有多少?其实并不乐观,这也许只是一场促销秀。”旅游业内人士赵先生分析说,隐藏在旅游消费券背后还有一个敏感的话题,就是旅游券的资金来源。从目前情况看,一些旅游券都是政府财政拨款发放的,这就涉及到公共财政的使用是否合理问题。假如旅游券刺激消费的效果不理想,就难免会演变成一场闹哄哄的政府“促销秀”。“与其用政府财政发放旅游券,不如实实在在地提高人们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保,或者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记者手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是少数尚未派发旅游券的城市之一。上海旅游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百元游上海”线路,同时启动“周二半价游”优惠,包括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观光厅在内的18个景点在周二实施“半价迎客”。这些措施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游客、刺激消费。专家认为,切实降低景点门票价格,在刺激消费方面要比发放旅游券有效,也不会存在哄抢旅游券的情况。但是目前上海景点门票优惠仅限于周二,还不能充分起到刺激作用。从“周二半价游”试行两周的情况看,吸引的多数都是本地的老年游客,周边自驾游的游客和本地上班族在周二是没有时间去享受半价优惠的。业内人士建议,南京也可以采取类似的优惠措施,将半价优惠扩大到周末,一方面让游客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也能真正起到刺激消费的“强心针”作用。 快报记者 闫弋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