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民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按防偷语音提示 司机遭小偷拳击
· 九旬老人捐角膜 两患者重见光明
· 这三个贼真胆大 开着车去工地偷
· 为宝贝能上好幼儿园  可怜家长披棉衣通宵排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九旬老人捐角膜 两患者重见光明
  九旬老人黄仲萍一生性情平和,不急不躁,爱做好事。2月2日去世后,家人遵照老人多年的遗愿,将他的角膜捐献给南京医科大学,让两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他的遗体也捐献出来做医学研究使用。

  1月4日,一向身体很棒的黄仲萍老人突患脑出血,家人急送南京市二附院特护病房抢救,但始终昏迷不醒。延至2月2日,老人多器官衰竭。在确认去世后,医院立即通知南京医科大学派车来接走遗体,因为正有两位眼病患者等候眼角膜做复明手术。

  “医生强调,必须在6个小时内送到,手术效果很好,两位患者已重见光明。这总算了却老父的一桩遗愿。”老人的儿子欣慰地说。

  老人平时喜欢看报,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看到报上倡议捐献遗体的文章,自己跑到南京医科大学,态度坚决地说,“我自愿在去世后,献出我的眼球和角膜,为盲人造福。”工作人员给他做了登记,办了遗体眼球、眼膜捐献卡。这一决定得到家人的支持,“我们都很尊重他的决定,老父亲的想法很简单,他看得很开,就是要毫不保留地为社会做贡献。”老人儿子向记者回忆。

  最近几年,每次感冒、咳嗽,只要不舒服住院,老人总惦记着这事,叮嘱儿女,“我走后你们一定要做好两件事,捐献遗体、眼球和角膜;照顾好你们的母亲。”

  “他这一生历经磨难,却始终坚持宽厚为人,多做善事。”老人在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同事感慨地说。

  黄仲萍是仪征人,15岁离家做学徒,后考入华东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长江航务管理局南京分局。1952年调到长航上海分局,在总务科工作。1956年南京航校成立,他担任总务科副科长。同事郑宏基回忆,那个年代物质极为缺乏,学生住校,在食堂吃饭需要大量的碗,就是黄仲萍拖着板车,沿街寻找多家土杂商店凑起来的。文革期间,许多师生外出串联,学生外出需要借钱、借粮票,外校师生来串联,需要供给食宿。有许多人打借条,不愿交粮票。黄仲萍一一登记、结账、安排食宿,一丝不苟,还常遭到不讲理的红卫兵围攻。后来有人企图加他一个贪污的罪名,可他将钱粮账目算得清清楚楚,经得起审查。动乱年代朴实做人让他躲过了文革一劫,人们称他是“老黄牛”。

  快报记者

  赵守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