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嫦娥”撞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嫦娥”撞月
  昨天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实现了预期目标,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完美谢幕,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嫦娥一号”卫星完美谢幕,昨日16时13分成功撞月

  减速、下落、撞击……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

  在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传回实时图像,图像清晰。

  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土地终于成为这位中国首个“月球使者”的生命最后归宿。而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记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看到,为了保证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受控撞月”,嫦娥一号任务飞行控制组选择在青岛和喀什两个测控站同时能够进行测控的时间段内进行撞月控制。15时36分,嫦娥一号卫星开始减速,16时13分10秒成功落在月球的丰富海区域。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踏上“奔月”旅程,11月7日进入200公里的环月工作轨道。至2008年10月,在完成预定在轨一年的各项探测任务后,状态依然良好。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毅麟介绍,嫦娥一号寿命即将到期,与其自然坠落,不如地面控制让它撞击月球。这样可以获得落月过程的一些控制经验,为探月工程二期实现软着陆做好技术储备。另外,也可以通过撞击的扬尘分析得到月球表面土壤的一些成分。从另外的意义上来说,撞击让月球表面第一次留下了中国的痕迹,也让我国成为少数几个利用探测器或者卫星撞击过月球的国家。

  在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的同时,中国探月二期工程正紧张进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目前二期工程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着陆器和巡视器技术是工程中的重要关键技术。

  据了解,在我国撞月之前,美国、欧洲和印度分别利用各自的卫星或者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撞月。从撞击月球的重量上看,嫦娥一号是已经撞击月球的探测器中最重的一个,嫦娥一号除去燃料的重量就已经达到1.15吨,而前几个撞月探测器的重量都没有超过1吨,因此嫦娥一号撞出的坑很有可能是目前撞出的坑中最大的。

  据《京华时报》

  [专家解读]

  “嫦娥”撞月就好比司机“倒车”

  在得知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的消息后,一直关注着“嫦娥一号”命运的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在电话里的声音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这一次撞月就像司机倒车一样,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操作下“受控撞月”。

  撞月好比司机“倒车”

  “嫦娥一号”最后的归宿是在月球一个名叫丰富海的地方,王思潮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并不是海,而是一片平原,准确的撞击地点是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这一次撞击也表明我国的远程遥控上了一个新台阶。

  王思潮解释说:嫦娥一号原本是围绕着月球转,如果要撞击月球,火箭必须进行180度的大转弯,进行反向喷火,就像司机“倒车”一样。这就考验我国超远距离的远程控制能力,因为在遥远的38万公里的月球上,无线电信号非常弱,要想精确控制绝非易事。

  王思潮告诉记者,这次撞月其实是嫦娥二号软着陆月球的中间环节。嫦娥二号登陆月球的原理和撞月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速度。撞月的飞行速度是比飞机快得多。而登陆月球,就要求嫦娥二号更精准地远程遥控,速度必须慢慢下降,恰到好处。

  激起10公里厚的“尘埃”

  嫦娥一号撞击月球所产生的尘埃有多少呢?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萧耐园说,欧洲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相当于洗衣机的大小,那次撞击在月球表面砸出一个直径约为3米至10米的大坑,同时激起10多公里厚的“尘埃”。

  “嫦娥一号”卫星长2米、宽1.72米、高2.2米,体积约7.5立方米相当于一辆越野车,两侧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萧耐园教授认为,只要保证卫星撞击前的初始速度,“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产生的尘埃将肯定比“智能1号”多。

  王思潮告诉记者“嫦娥一号”在撞月之后,由于我国在月球上并没有母体卫星监控,撞击之后的“嫦娥一号”究竟如何 ,我们无从得知。

  为何选择这个时间?

  为何选在3月1日这天撞月呢?王思潮解释,除了因为“嫦娥一号”已经超计划完成了任务,撞击时间成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选择在月球的正面撞击。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正面永远都向着地球,而且有海有山。而月球的背面却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只有在正面撞击,才有利于观测。

  同时,3月1日这一天是初五,正值弯弯的月亮,这个时候月球大部分地方是黑暗的。红外望远镜能够探测到撞击时所产生的红外信号。这就像萤火虫的原理一样。在200瓦的灯光下,我们看不到萤火虫发光,只有在黑暗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观测到。

  快报记者 安莹

  [相关新闻]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曝光

  空间实验室实体(应该仅是试验舱部分)

  2月27日,央视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我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画面,此前“天宫一号”仅有电脑效果图和模型对外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建设已全面展开,“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如果工作进展顺利,可望于2011年进行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综合

  撞月

  [成果]

  实现四大目标

  据了解,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中,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出色地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四大目标,即绘制月球0°到南北纬70°的全月球影像图;测定月球表面多种元素分布及测定其中的矿物;研究月球表面内层土壤的薄厚分布;探测月球环境,了解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这批科学研究成果,为我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间,北京飞控中心还配合应用系统,成功进行了紫外环月模式运行试验、太阳翼高温应对策略试验、太阳帆板挠性参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试验等飞行控制和科学探测试验任务。据《北京晨报》

  [新闻背景]

  嫦娥一号大事记

  ●2007年10月24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2007年11月7日,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开始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

  ●2007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其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008年2月21日,成功传回搭载的30首曲目。

  ●2008年10月24日,运行满一年,传回最后一段语音。

  ●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

  ●2009年3月1日,撞月成功,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20年前完成对月球无人探测

  “嫦娥一号”成功受控撞月,标志着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这只是我国对月球实施无人探测的第一步。

  根据有关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前,分三步完成对月球的无人探测。

  第一步是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第二步是实现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

  根据计划,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发射。探月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卫星主要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新华社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