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然而,如果我们抬头仰望,天空已经被城市照明污染成橘红色,难以寻觅美丽的群星。
今年是国际天文年,我国将呼吁公众自愿参与“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通过熄灭电灯、关闭电源来关注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提倡“暗夜意识”。
3月28日请熄灯一个小时
据了解,今年联合国国际天文年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暗夜意识。减少夜间照明不但节能、减少光污染,还有利于健康睡眠、保护野生动物,更打开了“与宇宙沟通”的窗口。
南京大学天文系老师李旻告诉记者,今年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计划有三次,让大家都来参与数星星,认星星,提醒大家注意光污染。第一次是在3月2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对抗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活动时间北京时间晚8时30分至9时30分,号召人们在这一个小时里熄灭电灯、关闭电源。第二次活动在6月21日,当天是夏至日,也是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开始,当晚亚洲多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将熄灯一小时。第三次活动安排在七夕节前夕的8月22日,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同时日、韩等亚洲国家也有过七夕的传统,在当天开展的一小时熄灯活动中,将在熄灯间隙组织认星和观星活动。
光污染让南京失去暗夜
每当夜幕降临,城市中万盏灯火便依次亮起。除了家庭照明,霓虹灯、路灯、车灯照得城市亮如白昼。橘红色的雾霭通宵弥散在城市上空。昨天晚上8点,记者在新街口仰望夜空试图寻找星星,发现光芒四射的城市天空,像一块灰暗的布,没有任何点缀。
李旻告诉记者,十几年前的南京,人们凭借肉眼可以观测到的星星的视星等是6等,而现在观测亮度为3等的星体,也只是勉强能看到而已。人们只能在星空中找到最亮的金星。目视星等数值越大,表示我们所看到的星星越暗弱。每提高一个星等,就相当于亮度提高2.5倍。这意味着,在过去十几年中,南京的天空亮度提高了8倍左右。
南京大学浦口天文台的望远镜是南京市区最大口径(65厘米)的光学望远镜,就连这台望远镜也患上了“白内障”。在12月份,天气最冷、观测条件最好的时候也只能勉强看到14~15星等的星体,这个等级对于光学望远镜来说是比较低的。
夜不黑,“脑白金”无法分泌
人们生活在“不夜城”里,当昼夜的平衡被打破时,身体也要付出代价。“你知道‘脑白金’这种补品吧,其实大脑自己能分泌‘脑白金’,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褪黑素。夜不够黑,大脑分泌褪黑素的功能退化了。”李旻说。
医学专家告诉记者,褪黑素是人脑中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褪黑激素,只有在夜晚、环境黑暗的境况下,褪黑素才能正常分泌。而现在,由于夜间暴露于灯光的原因,人的视觉系统受到刺激,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
专家告诉记者,褪黑素与人的睡眠、体温的生物节律紧密相关,也就是黑夜中的光照,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体的节律。研究显示,当昼夜的平衡被打破时,人们就离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糖尿病和情绪消沉更近了。
一个灯箱杀死35万只昆虫
李旻说,能否看到星空不重要,关键是夜间的光污染会危及动物和植物的生存。路灯、灯箱广告使得许多昆虫无法生存,强烈的灯光给昆虫带来诸多危害。同时,昆虫数量的减少导致鸟和 蝙蝠找不到充足的食物。此外,许多依靠昆虫授粉的植物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资料统计,一个小型的灯箱每年会杀死35万只昆虫,这会直接影响到以昆虫为食的小型动物及靠昆虫授粉的植物。快报记者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