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亏就是几十亿元
投资衍生品为何频遭滑铁卢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即将迎来高峰期,而此前不少公司拉响的预亏警报格外刺耳:深南电因与高盛对赌操作石油衍生品合约导致巨亏;国航、东航因航油套期保值浮亏分别68亿元、32亿元;中国远洋远期运费协议(FFA)公允价值损失约40亿元……一组组令人震惊的数字背后是我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栽跟头”“交学费”的惨痛教训。
上述公司缘何巨亏,专家认为应当分两种情况分析。据上海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介绍,套期保值分两种,一种是正常套期保值,一种是有对赌协议的投机行为。正常套保目的主要是以规避风险为主,在国际上,航空公司通常采用航油套期保值的方法规避市场风险,控制航油成本。而类似深南电所采取的对赌性质的投机行为绝对不可取。
那么如何判断企业套期保值是不是投机行为呢?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说,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期货买入量是否超过了公司的实货量,如果公司按照规范操作,锁定价格水平,将期货和现货交易统筹来看,套期保值是不会亏损的。但是,航空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出现巨额浮亏,反映出企业在策略和操作上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从国航、东航的航油套期保值量来看,并没有超过实际用油量,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亏损呢?党剑认为,主要是这些公司并没有在期货、现货两个市场同时反向操作,由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套期保值行为,因此不但没有锁定价格风险,反而造成了巨额浮亏。
尽管我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吃了大亏,但这并不能否定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企业重要的避险工具,更不能“谈虎色变”,走向另一个反面。王震指出,对我国企业来讲,不是做套期保值有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一定要严格限制投机性的交易。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国内研究金融衍生品的人员其实只是处于学习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阶段。在加快衍生品交易国际化进度的同时,趋利避害、防范风险是必须树立的意识,培养专业人才、知己知彼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新华社记者 贾远琨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