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币防不胜防,这可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早在2000多年前,钱币造假便势不可当地出现了。那么,古代造假第一人是谁?是王莽,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篡位皇帝。
有意思的是,王莽造假可不是藏着掖着,而是公然大肆作假疯狂敛财。在南京审计学院的货币陈列室内,就存有当初他造假的“罪证”——大泉五十和货布。
王莽造假敛财的“罪证”大泉五十和货布快报记者 赵杰 摄
铸钱高手实为掠夺财富
一文钱当五十文钱使用,一个刀币稍微镀点金就当五千来用……西汉王莽当政后,不断进行货币改革,钱的面值也越来越大。
“其实他是变相敛财。”指着一枚名为“大泉五十”的钱币,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汪祖杰教授介绍,“大泉五十”就是把一个大钱当50文来用,而实际上铸造这些钱所用的青铜压根不值这么多钱,分量也不足。再比方说,一个非常普通的刀币,刻上“一刀”的字样,再把两个字用金镀上,就摇身一变成了“金错刀”,在市面上就有了高达五千文的“身价”。当然,这种钱币的黄金含量远远不如五千文铜钱的价值。
靠着发行这种“不足值”的货币,王莽疯狂掠夺民间财富。“不可否认,王莽时期铸造的货币工艺精湛,堪称铸钱高手。”汪祖杰告诉记者,可他的这种做法很快导致了通货膨胀,政府不诚信的做法在民间也遭到了激烈的抵制,王莽也尝到了苦果,很快垮台。
古人造币做足防伪工作
从宋代起,纸币的发行使得造假盛行,到了明代更为泛滥。“我们这里就有一张明代假币。”汪祖杰说,由于是纸质的,容易损坏,轻易不拿出来。纸币上印着“壹贯”的字样,也就是1000文钱。仿冒者做得很精细,不论是大小还是纸张、花纹都和真品极为相似。不过,假的终究是假的,每张真币上都有类似密押的记号,暗藏在纸币的某一个字内,想冒充也没那么容易。
另一位货币研究专家也向记者介绍,造假币与反假币之间的博弈,不仅发生在当今,双方的“斗争”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宋朝纸币为例,它的防伪标识有纸、图案、花押。首先,印钞纸张由抄纸院专门负责,生产出来的纸张严禁外流。在图案上,宋朝纸币印刷还是单面套色的,四周有复杂的图形,造假者不易模仿花纹。最绝的还得算个性的花押,这种花押看起来像汉字但又不是汉字,要想模仿实属不易。 快报记者 谢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