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专栏/南京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山东二哥死不得
· 徐编剧的太虚幻境
· 挤公交车的心得
· 约会带地秤
· 打麻将别找急性子
· 不赚钱赚什么
· 人多了像什么
· 很费水的一首歌
· 陈凯歌失在没人味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陈凯歌失在没人味儿
  北京时间2月15日凌晨,第59届柏林电影节落下帷幕,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由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空手而归。最重要的六大奖项被女导演夺走了一半,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金熊奖被西班牙新锐女导演克洛蒂亚·洛萨的《伤心的奶水》夺走。这一次,我们的电影又输了。

  尽管在柏林的其他日子里,《梅兰芳》团队风光无限,中国记者也极尽溢美之词,强势的宣传者,运用我们特有的报道方式,证明着柏林的评委们对《梅》是多么的青眼有加,外国观众是多么的如饥似渴,但是这种自说自话、自我陶醉的做法并不能改变《梅》和陈凯歌导演的命运,陈导依旧没有突破自己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依旧没有新的东西输出给世界影坛,而柏林也不买戛纳的账不给陈导面子,陈导只能服输了。

  柏林电影节始终坚守着艺术底线与自身特色,今年“新锐”与“女性”则是它的最大命题。评审团主席蒂尔达·斯文顿曾宣称,能够通过电影看到世界其他地方同步上演的故事和生活,才是电影的真谛。如此看来,陈凯歌导演的作品在路子上就不符合今年柏林的基调,过大的主题过空的内容,让《梅》显得离生活很远,至于京剧这个中国传统艺术,更不可能通过一部电影让评委和观众接受,认可就更谈不上了。

  这是从观者的角度,而作为创作一方,导演陈凯歌偏执地打造着自己钟情的精英文化,电影中无处不在地输出着他布道者的身影。看陈凯歌的电影似乎总要正襟危坐,不管电影演的是什么、演的是谁,都聆听他高高在上的教父般的声音,难怪有人说,电影《梅》里三分之一是梅兰芳,三分之二是陈凯歌。其实一个导演的优秀与否,并不完全靠他是否具有强于大多数人的思想,并不靠他在电影中的精英式的表达,况且这种所谓的精英思想未必就真的超出其他人,未必真的能被普通人顶礼膜拜;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应该是拍出大部分观众都能接受和理解的影片,里面更多的是真实的感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然而在今天,反映我们生活环境的现实题材影片太少了,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主的第五代导演更多地打造大片,在商业运作与精英文化中周旋,很难再俯下身子敏感于人性的细微,很难再输出让电影界感动的价值观。

  此番陈凯歌输得并不意外,在他无法超越自己辉煌的时候,无法输出新的东西的时候,再大的命题再多的投资也依然是重复,国粹大师的艺术人生输给患乳腺疾病的普通女人的悲惨故事,或许证明了人性的悲悯远比精英文化更能感动人。 白波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