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发现 酸人还是碱人之二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人体酸碱理论的是非真假
· 是科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是科普
还是商业心理战

  食品引起酸性体质的研究报告根本不存在

  “酸碱性体质”一说给许多人造成了困惑,在营养学家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江苏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袁宝君教授介绍,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这样的说法。近年来,有关食物酸碱性质的宣传文章很多,但诸如“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酸性食物对健康有害”的宣传,却在误导居民健康饮食。有关专家在检索了全球近50年来1000多篇有关机体酸碱平衡的论文,也没有发现因为食品酸碱性引起酸性体质的研究报告。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有研究食品化学的学者将食物燃烧后剩下的残渣溶于水,再测酸碱度,以此分析食物中的矿物质成分。在食物的化学研究中,食物可以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为成酸食物和成碱食物)。分类根据是按照食物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性质,灰分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的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而钾、钠、钙、镁含量较多的灰分则生成碱性溶液。这种研究主要用于评价食物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在食物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中使用很多。

  但食品化学研究与食物进入人体后复杂的代谢有着天壤之别。食物分为酸碱性是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跟食物进入体内以后的代谢变化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吸收和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这些产物有酸性、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剩余的几种矿物元素就可以决定的。

  蔬菜水果有益健康并非因为属于碱性食物

  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作出了澄清:“‘食物酸碱平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现在所谓的酸性碱性食物说,是脱离了人体自身调节功能来说事的,缺少了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同时也是缺少科学证据。正常人体具有很强的电解质调节功能,包括人体的呼吸、肾脏等系统,可以把身体恒定在一定范围,而不是靠碱性食物来中和的。”袁宝君如是说。

  人体酸碱浓度是一个动态平衡

  南京市中医院的谢英彪教授说,人体酸碱度的正常调节是通过血液自身、呼吸及肾脏的调节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在人体内,酸和碱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就会不断地摄入和产生酸性及碱性的物质。正常情况下,酸碱物质在体内的浓度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人体会对其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人体胃酸的浓度很高,但是血液中的酸碱度仍维持在正常范围,便证实多数正常人具备自身调节水平。

  “所以,不必过于关注食物的酸碱度,即使某天或某顿吃的酸性或碱性食物多了一些,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不会对健康有多大妨碍。”谢英彪教授说,现在有些厂家为了宣传、推广碱性水等保健品,极力宣扬酸性食物有害论,这是不正确的。

  袁宝君教授也认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强调“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建议“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还提出“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都是根据近年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为改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而提出的膳食措施。而按照“食物酸碱平衡论”,将鱼、禽、蛋和瘦肉等食物都归类为“酸性食物”,将使人们在选择食物时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张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