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最南京/人文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寻访南京名人旧居
· 最后的“百万故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最后的“百万故居”
  提到南京的“九十九间半”,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已经修葺一新的甘熙大院,“蒋寿山故居”这个地方,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虽然它也是曾经辉煌壮观的“九十九间半”建筑。

  蒋寿山故居本在剪子巷也有一处的,但已经无法寻觅踪迹。从剪子巷一路问过来,附近的居民更熟悉“蒋百万”这个名字。旧时南京曾有两个最为富有的人,一个是元末明初时的沈万三,另一个就是清朝中后期的蒋寿山。因为他十分富有,老南京人都称他为“蒋百万”;又因为年幼时家中贫寒,曾给人家看过驴子,后来又靠赶驴发家致富,一生与毛驴情缘颇深,他还得了个有趣的绰号:“蒋驴子”。    

  三条营18号,高高挺立的马头墙散发着浓郁的江南徽派风格,青灰色的古老砖块显示着这处建筑的年代久远。油漆脱落的门紧闭着,玻璃窗上的红色窗花黯然失色,但墙头和窗棂上的精美雕纹却还依稀可见。墙脚的一块石碑上刻着光绪元年间的碑文,名噪一时的百万富翁豪宅如今散落在了小巷不起眼的角落里。

  由于拆迁重建,这里存留的房子也不多了,一人多高的蓝色护栏将大部分的故居原址严实地围了起来,从缝隙向里望去,曾经坐北朝南、占地四千余平方米的豪宅如今只剩下满地的砖块和沙石,只有还没拆掉的几间房孤零零地挤在一起,不知道一百多年前,它们曾是宽敞的轿厅、正堂,抑或仅仅是仆人的起居室。原来住在这里的居民也几乎都搬迁了,一扇门上的封条贴了撕、撕了又贴。烟雨朦胧中的城南老巷,寂静得有些落寞,又有些悠远。

  住在对面双塘园的一位阿姨惋惜地说:“你看不到原来的样子了,这拆掉的地方,以前都是蒋百万的大花园。”看着眼前的一片废墟,也的确难以与史料记载中那用青条石和方石铺成地板的华美园林联系起来。而民间传说中,蒋寿山的此处住宅从前到后,建筑一进高于一进,蕴涵“步步高升”之意。此情此景,若要替主人讨个好彩头,恐怕得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了。

  实习生 朱琳\文 快报记者 唐伟超 顾炜\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