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的官民争议事件中,官方与民间共同参与争议的解决,民间代表通过报名并且随机抽取的方式来遴选,或者通过民间可监督的公开形式进行推选,这将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切实进步。
云南“躲猫猫事件”,官方调查结果引起广泛质疑,进而产生了“网友参与调查”的新进展。确实,这在云南乃至全国都是第一次。我没有资料来判断它在全世界是不是第一次,至少此前我一直没有听到这样的传闻。
这是一次作秀吗?这是哗众取宠吗?我不认为是这样。我想,云南的初衷绝非如此。我无意认定云南有关方面的调查结论是否属实,真相是否已经揭开。但一定程度上,网友参与调查的方案能够被接受,在于云南方面确信自己的调查过程是正当的,所发布的结论是没有人为干扰的。
网络上冲天的民意,终于撬动了权力的铁板;一个不被相信的官方结论,终于需要通过引入民间色彩的调查来确认。哪怕这样一个实例,产生于云南方面“真金不怕火炼”的信心,产生于“真相不被接受”的苦恼,它仍然是有意义的。
我想,如果调查是没有问题的,网友参与调查是可能的;如果调查是有问题的,网友调查是不可能的。——网友参与调查的前提,也许正在于这可以成为对官方调查的诚信度的一次背书。但是,“躲猫猫事件”既然首开网友受邀参与重大调查的先河,就将引来相应的声音,它会成为一个被引用的先例,成为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提醒,每当真相变得扑朔迷离,每当官方结论不被接受,独立方面参与调查就会成为一个呼吁,一种要求,拒绝独立方面参与调查将会显得缺乏理由。
越来越多的民意奔涌在网络上,这是技术带来的一种变化,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在于公民权利的觉醒,这包括公民获知真相和发表意见的权利。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网民”这样一个概念,好像一个公民必须变身成为“网民”,这才有了“公民化”的可能,而真实生活中的公民,反而是弱小的。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网络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媒体,是公民活动的空间之一,真实的公共空间和公民活动才是重要的。
云南方面说“网络上出现的问题要通过网络来解决”,这是将调查邀请定位于“网民”的原因。然而,实质上,这次邀请应当被看作是官方对民间参与调查的邀请。民间力量呈现于网络之上,但必将反馈到真实生活,网络意见是真实生活扭曲较少的呈现。
应当设想这样一种情况,在重大的官民争议事件中,官方与民间共同参与争议的解决,民间代表通过报名并且随机抽取的方式来遴选,或者通过民间可监督的公开形式进行推选,这将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切实进步。尤其在需要较多专业技能的争议事件中,民间能够推选出有公信力的代表参与博弈,也更加必要。
不能不正视的是,“官方”正在遭受质疑,这既是因为公民权利觉醒正在产生对权力的警惕,也是因为权力滥用造成了自身可信度的降低。“躲猫猫事件”的联合调查委员会中,网民被认为是完全代表民间,媒体多多少少被认为代表官方,云南相关方面则代表完全的官方。媒体和云南相关方面的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的可信度,看来都难以被社会普遍认可。
媒体和权力失去基本的信任,这不是一个正常社会应有的状态。在正常的现代社会里,公民主导了一切,媒体监督了权力,权力系统有着制衡机制并且受到公民随时的也是最终的限制。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公共媒体将因为长期致力于可信的报道而获得信任,权力也可能因为长期不能随意应付公民,从而获得基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