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生活常州》报道《前后路牌一条路“指”出两名字》一文,在常州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议案,希望政府按照“尊重民意、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更改路名。
在常州政协会议期间,收到的提案中,有一件名为《科学对待路、(桥、地)名的更改》的提案。这件提案写道,常州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按照“统一整合地名路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方便市民工作和生活”的宗旨,对部分道路、桥梁、绿地命名或更名,并向社会作了公布。但各界人士对常州通往武进部分路名的更改反响极大,部分路名修改后造成市民出行不方便了。有些路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已经为广大市民所熟悉,有关部门贸然修改地名后,新旧地名同时使用会导致市民出行不方便。高架桥上的地名标注比较典型,因为通往武进湖塘的武谊路已经被改为“兰陵南路”,高架桥湖塘出口标注为“兰陵路出口”,导致许多本地市民或外地客商在高架桥上找不到湖塘出口。
另外,“淹城路”改为“长江南路”让人难以理解。淹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城池,是常州独有的、谁也抢不走的历史文化资源,常州的历史传承需要淹城,打造常州历史文化名城需要淹城,以“淹城”来打常州的品牌,将会很响亮;而“长江”贯穿了中国东西部,不是常州独有,常州无法用“长江”来打自己的品牌,有关职能部门在整合路名时,取“长江”舍“淹城”,让人难以理解。另外其他路名也作了整合,如武谊路改成了兰陵南路、常漕路改成了和平南路等,这些路名的出现削弱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
这两位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写道,有些地名,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果贸然更改,这些信息就会丢失,造成重大损失。为更有利于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妥善保护重要史迹信息,弘扬常州历史文化,特提出路(桥、地)名更改应遵循几大原则:尊重民意的原则,路(桥、地)名非但有关历史文化,还有关广大百姓的感情。建议设置和改换路(桥、地)名,应该走听证程序或公开征询各方面意见,修改方案既要尊重专家意见,也要广纳民意,要进行综合论证才可以作出决定。同时,路名更改希望能尊重历史文化和实事求是,建议保留“淹城路”等路名等。
刘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