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娘,还认识我吗?30年了,咱们终于又见面了。”2月13日,在苏州市区保兴里30号的王巧云阿婆家里,来自苏北盐城阜宁益林镇的厨师陶庆生紧紧握着她的手,眼中泛着激动的泪花。这一刻,对于陶庆生来说,期盼了30年。
40年前,王巧云的丈夫吴锦华携全家7口到阜宁益林镇插队务农。因吴锦华有一手烹调技艺,被安排在当地的一家饭店做厨师。当时,陶庆生只有20出头,刚从其他饭店调入该饭店做事,于是他就拜吴锦华为师傅,开始学习烹调技术。慢慢地,陶庆生在师傅的指点下,烹调技术很有长进,久而久之,他也成为盐城当地小有名气的厨师。1979年后,吴锦华全家返回苏州。
在师傅离开后不久,陶庆生开起了自己的饭店。当年吴锦华教他的手艺不但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而且他还参加过不少烹饪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了报答师傅当年的言传身教,从1983年开始,陶庆生先后多次来到苏州寻找师傅一家,“只知道大概在盘门附近,由于那里不断开发建设的缘故,很多居民都搬走了,我多次找都没找到,也没能打听到任何消息。”
去年12月5日,陶庆生托人辗转联系到了吴门桥街道兴隆桥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从退休职工电子花名册中查到了吴锦华的名字。听到这个消息让陶庆生倍感兴奋,在社区的帮助下,陶庆生当时和师娘通上了电话。然而令陶庆生遗憾的是,2000年7月,师傅吴锦华因糖尿病已经去世。
“这是我给您带的阜宁大糕,让师娘再尝尝当初的味道。”昨天,一见到师娘,陶庆生就不停地从箱子里往外拿东西,“还有这本资料,是师娘当时插队到原阜宁纺织厂的档案,最后还是凭着这上面的名字找到了你们。”陶庆生说,过年前后饭店比较忙,这次特意抽空来苏州看望师娘一家,以了却藏在心中30年的夙愿。昨天清晨6点钟从家里出来坐上长途班车后,“我思绪万千,想着即将见到师娘,心里充满了期待,不知道师娘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心里蛮激动的。”
王巧云的二女儿告诉记者,其母亲听说徒弟要过来看她,一夜都没睡好,昨天凌晨四点钟就起床了。“师娘,这是我专门为您买的一只玛瑙镯子,我来帮你戴上,祝愿您永远健康,永远年轻。”陶庆生小心翼翼地帮老人戴在手腕上。
陶庆生说,这些年来他执意要找到师傅一家人,是因为一辈子都忘不了师傅的恩情。原来,当时他家里穷,而本身也不算宽裕的师傅每个月都会偷偷塞给他10斤粮票,接济他家的生活,持续有3年的时间,直到师傅全家返回苏州。“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这点滴的温情更显得珍贵,那份感激之情藏留至今。”朱守春 陈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