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声音·看法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两会来临说“雷人”
· 情人节,我们一起去看房吧
· 环球愉论
· 名嘴同期声
· 直接引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两会来临说“雷人”
  看“两会”议政,不在于其出位不出位,而在于那些言论到底代表着谁。如果代表委员代表着真实而具体的一部分人,这些人自然能够监督他的表现是否合格,别人讥议与否也不重要,意见“雷”到了谁都没有关系。

  两会季节又要到了。一些地方的两会已经召开,全国两会也时间已近。

  近几年来,每年两会都会有“雷人”的提案和建议,有看起来相当出位的言论和观点,有引人注目的“明星”代表或者委员,甚至有人被称为“炮手”。

  今年,地方两会也已经出现了不少夺人眼球的新闻,如设立“学士后”“硕士后”缓解就业难、发起“爱国消费运动”、贡献大的企业老总享受厅级待遇、发展“斗鸡”“斗狗”博彩业、建设“毛泽东城”等等。接下来的地方两会和全国两会,相信还会出现更多好新闻。

  两会上每有出位之论,总是会引起巨大争议,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多少有些荒唐的观点,更是会受到舆论的讥议。我想,两会上的这些言论,以及会外舆论对这些言论的评议,比起关门开会要好。会内气氛凝重,会外无人关心,这样的两会,实在不是政治活力的证明,而是政治压抑的表现。

  应当说,能够产生各种出位观点的两会,多少显示了代表委员的心境。我从中能够读出的信息是,代表委员心理上的沉重负担有某种程度的减轻,如果动辄得咎,能够产生很多颂圣之词,哪里能够产生惊人之语呢?这些惊人之语能够得到传播,并可能引起争议、批评,同样显示了一定程度的宽松。

  两会是各种利益得以表达、角力、协商和定谳的制度设置。毫无疑问,惊人之语的后面,大多有着现实的利益。这些利益哪怕是在“全民得益”的包装下出现,那也是一种真实利益的表达。真实的表达,即使是有着包装的,也好过没有真实可言的“全体一致”。

  我既看到两会言论的进步,也看到其有限性。

  代表委员在两会上表达何种观点,以及以何种言论来表达观点,都不受限制。就此而言,我会说两会上的出位言论不是太多,而是还远远不够,两会言论的丰富性仍然是不充分的。例如,我很少看到代表委员对两会制度的完善或者改进有什么建言,这也许是因为代表委员们的内在紧张感并未被完全消除。

  利益表现的真实总是好的,但利益表达是否有明确的代表性却值得怀疑。例如一个代表的发言,可能是基于个人的,也可能是基于委托的。从道理上讲,每个代表都是受选举他的人委托而参与政治,而不是基于个人的原因,因此,他表达的应该是选民的利益,而不是他自己的利益以及他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己感受。然而,当一个代表并不清楚自己被谁选出时,他也就很难明白自己所代表的人拥有什么主张,而更多地是从个人感受来说话,甚至是仅仅从个人的利益角度来说话,并且没有谁会以选民的身份来说他是否履行了职责。

  利益代表没有经过真正公开的竞争而产生,不仅使代表的职务活动难以受到监督,使代表的言论难以被认定多大程度上代表民意,而且使代表产生“我到底代表谁”的身份迷惑。于是,代表会说些什么,在于自己选择,他可能选择代表某个群体,但这个群体到底有何要求,他可能是不清楚的,他可能只有自己的经验、经历或者“推己及人”的好心。

  这种选择的自主性以及委托关系的虚拟性,使代表委员身份可以被视为荣誉、可以被视为权力、可以被视为自觉性的责任,但真正的责任在哪里,责任的对象是谁,变得模糊。很大程度上,代表委员当得好还是不好,成为一种个人良心上的要求。在责任对象不明确的情况下,代表委员在两会上的表现可能成为一种个人表演,出位与循位,只是代表委员个人的事情,与别人没有关系。

  当然,我会看到哪怕是个人的性格表演,也表现了对自己在公众眼中可识别性的关注;哪怕是可疑的利益表达,也表现了利益诉求的一定真实。这些是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的,但是更加重要的问题,还是使代表委员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代表了谁,受到谁的委托。这需要代表委员的产生有可以辨认出委托关系的方式,这样代表委员到哪里去找到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位置,以及在政治活动中要说的话,就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了。

  看两会议政,不在于其出位不出位,而在于那些言论到底代表着谁。如果代表委员代表着真实而具体的一部分人,这些人自然能够监督他的表现是否合格,别人讥议与否也不重要,意见“雷”到了谁都没有关系。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