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颈椎病渐成“时代病”,并可能继续遗传给下一代;携带着致命遗传缺陷的人如今不仅能够活下来,还能生育很多子女;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导致怕热怕冷。按此推理,长此以往,遗传缺陷将更加普遍,人类智力和适应环境能力也会越来越低。对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情,你可能会产生疑惑:人类进化的脚步是否已经停滞?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出150年后,发生在人类身上的种种变化,是否表明人类正在走向退化,或者说人类正在进化中退化?
“退化”成了时代病
一说到退化,有些医生就会举出近视眼的例子。我们很多人出生的时候视力是正常的,童年的时候视力也是正常的,但是上学读书了,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脑,慢慢地形成了近视眼,远视能力退化了,而且近视眼甚至有遗传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环境带来的“恶果”。而近视的基因,又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给了下一代。一般的观点看来,这显然是眼睛这个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退化。
有人认为,颈椎病也是退化的表现。今年春节过后,南京地区不少大医院的门诊,都频频接诊年轻的颈椎病患者。过去我们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就是说颈椎开始退化增生,是年纪大了才容易发生,现在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了,发病年龄已经大大提前,中小学生颈椎病的发病率正在急速上升,年纪轻轻的就开始颈椎退化了。有专家估计,中国的颈椎病患者数可能已达1.5亿,这意味着在10个人中就至少有一个人是颈椎病患者。
退化的现象不仅发生在人类的身上,在动物界,也不断地体现。长如剑戟的象牙,不仅是雄性大象强壮有力的武器,也是吸引异性的雄性标志。然而,无论在非洲象还是亚洲象种群中,无牙基因悄悄流传;即使长出了牙,研究人员也发现,很多野象的牙明显变短。动物专家向记者介绍,现在新出生的非洲大象,有三分之一根本不长象牙。在亚洲,无牙雄象也越来越多。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中国亚洲象项目代表张立博士从1999年开始,就在云南等地追逐野象的足迹。除了雄象数目的急剧减少,他发现,象群中没有象牙的雄象也越来越多。印度一个自然保护区中,不长象牙的雄象超过20%。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发现了无牙雄象。
文明的进步让自然选择停下了脚步,甚至有可能逆转了进化的前进方向。先进的技术和医药,让今天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出生婴儿大量死去的情况不再发生。携带的遗传缺陷曾经足以致命的人,如今不仅能够活下来,还能生儿育女,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对人类的生存规则不再具有任何影响。
所谓的退化,也是进化的一种
对于一个个这样的事例,很多人不免担忧:人类的进化真的已经停滞甚至倒退?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了这些“退化”现象。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大成教授认为,人类视力变差,这确实是种退化现象,但并不影响人类向着更完美的方向进化。“这其实很正常,古时候的人并不近视啊,也就是到了近代,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还需要看大量字很小的书。近视就是在自然选择中出现的有害基因突变。”不过,田教授很乐观地觉得,大可不必那么紧张,因为人是有理智有思想的动物,会比其他动物更主动地去适应变化。“这种退化只是短暂的,人类有办法克服它。”他预测,也许不出百年,人类就可以通过改造基因的方式,摒弃这些有害的基因,从而让人类变得越来越完美。
著名的医史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张慰丰教授说,近视其实是一种适应现代生活环境的“进化”,而非“退化”。古人视野开阔,需要看得远,传说中的“千里眼”就反映出人们希望能看得更远的愿望。然而随着人类社会进化,特别在现代都市的水泥丛林中,人经常长久地看近处的物体,对远视力的需要逐渐下降,因此,角膜和晶状体等器官的光学性能出现变化,它的结构也变得更擅长于看近处。这在自然界中也有实例:老鹰因为要经常在很高很远的地方寻找地上的猎物,因此眼睛变得更适合于看清远方的目标,视力远远超过人类;而老鼠因为经常在黑暗中生活, 经常钻洞, 因而它的视力退化, 变得更适合于看近处的物体, “鼠目寸光”便是真实的写照。
至于颈椎病,专家认为,它也反映出了适应环境的进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颈椎病?这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科技的高度发展,劳动强度越来越小,体力活动越来越少,我们坐着工作的机会多了,固定着姿势操纵仪器或伏案办公,梗着脖子盯电脑,回家又挺着脖子看电视,老是那一个姿势,我们的脖子能不累吗?孩子们那么重的书包背着,那么多的功课做着,不但眼睛累得近视,脖子累得也不轻,颈椎病能不找上门吗?
野象无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被迫“进化”,而非“退化”。当值得炫耀的美丽象牙成为死亡标志,这种被迫的“进化”只不过是野象的无奈选择。研究人员在斯里兰卡发现,这里超过九成的大象已经没有象牙。因为牙长得好的,往往成为非法捕猎者的狩猎对象。实际上,无牙基因在亚洲象体内是一直存在的。据了解,自然界中有2%到5%的雄性亚洲象是天生没有象牙的。但现在,无牙雄象的比例已远远超过了正常范围。无牙基因被保留下来,有牙基因逐渐丧失。这显然不是自然选择的进化。“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类的行为在迫使动物进化加速。”田大成认为,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生物确实会“主动”地去适应环境的改变,而不是一味地坐以待毙,等待自然选择。
做出无奈进化而非退化的,不仅是大象。日前,美国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说,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对动植物具有极大影响,使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小,而繁殖年龄越来越早。他们研究了人类对29个物种的狩猎、捕捞以及采集情况,发现在人类活动的压力下,这些生物的体型平均变小了20%,繁殖年龄提前了25%。特别是捕猎过程中,人类偏好较大的“战利品”。
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的方舟子在回复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退化和进化这个主题本身就成问题,所谓的退化也是进化的一种,只要生物体在形态上或生理上出现了与祖先不同的变化,就都属于进化。
退化的痕迹
退化就是进化,就人类而言证据有很多。人身上退化尚不完全的多余器官,数量竟达90个之多。“人体机器”上有些“零部件”是多余的———这些“零部件”曾经扮演了重要的生理角色,但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它们的功能已经无足轻重,正在逐步退化。奇妙的是,我们体内充满了退化的痕迹,而这正是进化的必然结果。
提起人体多余器官,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阑尾。阑尾是一根5-7厘米长的细管,位于腹部右下方,一端和盲肠相通,另一端闭锁。在那些吃草吃树叶的动物身上,阑尾直接参与消化,但对于越吃越精细的人类而言,阑尾对食物消化没有直接作用。更重要的是,食物残渣和粪石等容易掉入阑尾腔内,堵塞管腔,引发炎症。阑尾炎给人类带来的痛苦,让医生和患者都对阑尾这个赘余产生了“除之而后快”的念头。田大成教授认为,“进化并不是一下子就把没有用的东西淘汰完,阑尾的功能退化,与整个进化史相比,时间太短暂了。所以它还要保留一段时间。”
乳腺是区别两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让女性妩媚不已,并且赋予女性哺育后代的神圣使命,而它在男性身上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男性的乳头发育不完全,对于性刺激的敏感度也并不显著。而且,乳腺有潜在的感染危险。那么,为什么男性还保留着乳腺呢?其实,乳腺出现在胎儿发育早期,那个时候,胎儿尚没有性别特征,乳头无一例外地出现在了两个性别的胎儿身上。到了胎儿发育晚期,睾丸激素等性激素才会让男性和女性的性征逐渐明显,而这个时候,已经存在的乳腺当然不会自动从男性身上消失了。
由于人类一般在16岁-24岁间长出口腔最里面的几颗磨牙,这几颗牙齿,也因为伴随人类身心成熟的到来,而荣幸获得了“智齿”的美名。但是,长出智齿的人往往没有心思去欢迎它带来的智慧和成熟,而更多地承受疼痛。越来越多的人为“智齿”的名字增添新的内涵:它教会了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都是无法避免的。其实,智齿并不是生来就没有意义的。数千年前,一个18岁的人很可能已经掉了好几颗牙齿,甚至满口牙齿已经所剩无几,这个时候冒出来几颗智齿无异于“及时雨”,使得人类可以继续磨碎坚硬的食物,咀嚼大量的草根树叶,以获取足够的热量来维持生命。不过今天的人们,每天坚持刷牙,吃的食物越来越精细,这使牙齿的寿命大大延长,很多都保持了“终身不坏”的纪录。于是,智齿还一如既往地想要挤进人们的口腔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这些器官已经明显地失去了功能,但还是顽固地长在人体上。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这些器官的作用可能人类还没有认识到。著名的医史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张慰丰教授说,就像阑尾,它可能并非一无是处,它可能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能分泌免疫物质,可以杀死会引起腹腔疾病的细菌,更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