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记者 孙兰兰 张星
“生命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主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田大成阐述了他的观点。达尔文认为进化的机制是自然选择,而田大成认为生命是主动去适应这个环境的。
达尔文认为“物竞天择”,即进化的机制是自然选择。去年,著名的学术杂志《自然》刊发了南京大学自主完成的研究成果,田大成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Indel(插入/缺失)诱变假说”,这个假说的观点与达尔文有些出入,田教授认为,生命会主动适应环境,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自然选择。这就从根本上解释了“生命的多样性从哪里来”这一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引起学界的强烈关注。
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不同物种之间,相同物种不同个体之间,都是不同的,这个不同的根本原因就是DNA的序列不同。DNA的序列为什么不同?是突变产生的。我们现在说得最多的是,环境会引起突变、化学品会引起突变,认为外在因素对突变起了关键作用,但是这样,并不能解释很多问题。
在田大成提出的“假说”中,外界因素作用之前,基因内部其实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个观念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田教授解释,达尔文认为进化的机制是自然选择,生物界普遍存在着繁殖过剩的现象,繁殖过剩必然导致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所以不断地有生物在斗争中死亡。它们是如何分出高低胜负的呢?哪些个体的特征适应了残酷的斗争环境,便会被保留下来,否则就被淘汰掉,即适者生存。
“进化论的观点中,生命多样性是被动产生的。而我的观点是,生命是主动去适应这个环境的。”他一再强调,这么说并不是排斥自然选择学说,更不是质疑修正达尔文的进化论,相反,这是对进化论的发展和改进。
传统理论认为,生物的基因突变很少,但田教授认为,以前我们是不是低估了生物本身适应的潜能?一旦生物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生物本身的突变数量,完全能够应付环境的选择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动”是存在的。生物通过调节自身变异能力而适应环境的能力,比我们原先想象的要大得多,即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要大得多。“当然,这些还需要分子实验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