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阅读周刊·从前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武大郎与潘金莲原来很恩爱
· “蹭饭”为何称“打秋风”
· 被粉丝活活看死的古代美男
· “使节”原来不是人
· 古代官员的公费医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蹭饭”为何称“打秋风”
  笔者认为,“打秋风”一词其实是唐代文人的“吃蹭饭”的江浙方言变化而来的。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科考制度最鼎盛的时期。不拘一格地开科取士,让许多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看到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在浩浩如过江之鲫的赶考大军中,有人金榜题名成了贵族,“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更多的人则是必须在年复一年的赶考中等待机会,身上的盘缠用尽了,就靠亲友接济“蹭饭”为生。好在当时唐王朝国富民强,养一些这样的闲人也不是很吃力。当时的终南山、嵩山等地寺院住满了大量欲求功名的学者名士。而京城里那些先富起来的官僚仕绅们,也乐意周济那些前来“蹭饭”的后辈、同乡的学子们,期望这些人功成名就后能成为自己的帮手。普通的民众出于同情也会尽力帮助那些贫困潦倒的读书人。当时唐朝的几个著名诗人都无一例外地当过几年“蹭饭”客,李白在终南山混过一阵子。杜甫也不容易,“卖药都市,寄食友朋”,最后又在长安郊区的一位族孙家中吃了几年冷脸饭。白居易呢,你单看他给自己起的名字,就知道他像不像有钱人了。虽然因为当时唐王朝看重文人,让读书人为求取功名的“蹭饭”行为在众人眼里显得不那么可耻,但“蹭饭”毕竟不是件很光彩的事儿,当那些文人成为显贵之后,回忆起当年的尴尬往事时,就想用半是矫情半是自嘲的附庸风雅给自己遮遮羞,于是,一个与“蹭饭”一词有高度关联的“打秋风”就这样诞生了。

  (佚名 来源:半岛晨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