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铱卫星公司“铱33”商用通信卫星和已报废的俄罗斯军用通信卫星“宇宙2251”美国东部时间10日在太空相撞后,五角大楼12日表态,承认“没有作出预报”。
同日,一名美军高官说,两星相撞后所产生的碎片,足以使在太空运转的各国众星不得不“玩上数十年的躲沙包游戏”。
严重后果
“躲沙包”要躲几十年
“我的担心是,(两星相撞所形成的)残片区得着实存在一段时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赖特12日在一个太空安全论坛上说,“因此在未来数十年内,我们都得小心地玩躲沙包游戏。”卡特赖特说,卫星相撞所产生的残片一开始并不稳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些残片才能聚集形成一个稳定的残片区。“好消息是,一旦残片运行稳定下来,就相对简单地可对它们开展监控预测;但坏消息是,残片区相当大。”
作为在2004年至2007年间美国国防部战略司令部太空行动负责人,卡特赖特说,他希望最快在一个月内实现对两星相撞后产生的碎片定位,以免日后其他卫星撞入这一残片区。
美军战略司令部发言人查尔斯·德雷12日说,尽管很难追踪定位到每一块碎片,但有关此次撞后残片的数据将公布到“太空-轨道”网站(www.space-track.org)上,以便各国和商业卫星运营机构及时了解太空轨道上的这些“路障”。
责任追究
五角大楼承认失算
俄认为美星本可避开
两星相撞消息公开后,五角大楼12日表态,承认“没有作出预报”。
“我们没有计算到这次相撞,”国防部发言人布赖恩·怀特曼说。
怀特曼解释说,负责跟踪太空轨道的美国空间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监测的轨道太空物多达1.8万个,如此之多的跟踪对象迫使指挥中心不得不有所选择。
“跟踪能力有限。我们不可能监测每一个人造飞行物及其碎片,”他说,“这(两星相撞)是一次不幸,但也突出了国际太空协作的重要性。”
怀特曼说,今后可以考虑将那些即将退役的卫星事先转移到非活动轨道,甚至直接将其回收到地面。
尽管美国国防部承认没有预测到两颗卫星将会“亲密接触”,但不少人对此存疑。
俄罗斯权威太空专家伊戈尔·利索夫12日对美国铱卫星公司没有预测到此次相撞事件表示疑问,他认为铱卫星公司原本可以阻止这次事故。
利索夫说,“铱33”卫星在相撞前处于服役状态,拥有正常发动机和改变轨道的动力,完全可以人工偏移轨道。“这也许是某台电脑或者是某个人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只顾及跟踪轨道附近的小碎片而忽略了(俄罗斯的)失效卫星。”
路透社同日援引法国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菲利浦·古迪的话说,该中心此前发现“铱33”和“宇宙2251”将会有“近距离接触”,但没有发出警告。
路透社说,一名美国高级官员拒绝回答是否预测到此次相撞事故,强调“出于多方面原因”。
而铱卫星公司发言人坚称事故发生前没有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警报。但这名发言人同时说,公司向来都密切关注卫星的飞行状况。
路透社13日引用美国专家的话说,即便当局发出卫星可能相撞的警报,负责卫星运作的地面控制部门也很难作出改变卫星轨道的决定,因为改变卫星轨道后很可能导致卫星失灵,甚至永久损坏。更何况,预测并不一定准确,且相撞几率极小。
在失灵与罕见之间的权衡,很可能引发“冒险一试”想法。
当务之急
美专家呼吁合作清除碎片
碎片初步统计结果即将公布
美国和俄罗斯两颗卫星在太空相撞,产生了大量的太空碎片。美国专家认为,这些碎片对邻近高度上的卫星构成了潜在威胁,清除此类太空垃圾并非某个国家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轨道碎片项目办公室专家马克·马特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两颗卫星相撞后,仅那些大到可以被传感器监测到的碎片估计就有数百个;而小到无法监测的碎片更是数以千计,这类碎片虽说较小,但对周边飞行的其他卫星来说,已经足以构成威胁。
马特内说,太空碎片的分布从高度上看通常并不均匀。就这次事故来说,与两颗卫星相撞位置处于同一高度上(距地表大约800公里)的航天器将面临最大威胁,而有人驻守的国际空间站在较低高度上(距地表大约350公里)飞行,因此被碎片撞击的威胁要小得多。
美国宇航局总部负责公共事务的官员迈克尔·布鲁克斯12日也对新华社记者说,这次卫星相撞事件不会影响即将进行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
美军战略司令部公共事务官员雷吉娜·温切斯特少校12日说,该司令部将在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发生72小时内,把卫星碎片初步统计结果公布在对外公开的网站上。
温切斯特说,事故发生后,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美军联合太空运行中心就一直在监测和评估卫星碎片的影响,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2日上午的统计显示,有500个到600个碎片在轨道飘浮。美军联合太空运行中心将评估事件的后续影响。
美军战略司令部将把碎片分档归类,预测碎片对其他卫星、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及载人飞行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其中大部分信息对卫星拥有者公布。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罗布·麦金塔夫12日说,在太空拥有卫星的国家及商业公司可以到美国国防部管理的公共网站www.space-track.org查阅有关卫星碎片及其飘浮轨道的信息。
麦金塔夫说,美国国务院正与俄罗斯相关部门联系,就美俄卫星相撞事件的起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调查,美俄两国可能将就卫星相撞事件召开专家会议。
经验教训
急需太空“交通法”
美国一些专家12日表示,美俄卫星太空相撞事件进一步暴露出现有太空交通管理体系的缺陷,制订有关国际条约和废弃卫星处理标准等更显紧迫。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威廉·马歇尔博士指出,这一事件可能会促使科学家重新思考加强太空交通管理的必要性。马歇尔主要从事小型航天器研究,曾担任一些太空安全研究项目的顾问。
马歇尔比喻说,太空交通、特别是卫星交通管理的现状,就好比公路上有许多汽车在行驶,而且没有交通规则规定这些车应靠左还是靠右行驶,当同一路段车辆变得足够多时,显然会不时发生撞车事故。
他说,目前还缺乏健全的太空交通管理规则,在避免卫星相撞方面,总的来说还没有什么措施。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基本都被分配了位置,但在低轨道、特别是太阳同步轨道上,目前还没有这种位置安排,不少卫星彼此轨道在多处距离较近。比如地球两极上空交通相对就比较拥挤,不少卫星轨道经过这里。这次美俄两颗卫星正是在离地球极地较近的太空区域相撞。因此,未来尤其需要研究如何更有效地避免卫星在地球两极上空、距离地面800公里至1100公里的低轨道上发生碰撞。
马歇尔认为,各国应加紧讨论制订有关条约,以预防类似重大事故再次发生。此外,还应对卫星轨道可能存在的接近点进行广泛分析,并提前给卫星运营者发出预警,以控制卫星采取避让措施。他说,将来也许可以考虑给低轨道卫星分配位置和“车道”。
马歇尔还指出,美俄卫星相撞很可能是一起偶然事故,目前没有数据显示某一方有意为之。他说,现有资料表明,这次相撞已产生约600块碎片,由于美国的监测网通常需要几天才能得出对所有碎片的跟踪结果,碎片统计数字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美国智库“全球安全”的高级研究员查尔斯·维克说,这起事件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敲响了警钟。他说,各国应该合作,就如何规范卫星的脱轨、有效处理废弃卫星等共同制订标准。他认为,也许还可以就此探讨采取其他创新的方式,比如说动员企业参与清除废弃航天器和太空碎片,这就好比地球上有专门机构来处理报废汽车和回收垃圾。
综合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