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专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多美滋结石门”需要更高效的应急
· “暂停年假保饭碗”是一种伪关怀
· “暂停年假”公然藐视法律
· 给企业减负不能牺牲员工
· 这样的人怎么当上副镇长的?
· 吴君如是
这样被陷害的
· 紧扼命运之喉
· 再也不和70后玩了
· “农民工”到底姓农还是姓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1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农民工”到底姓农还是姓工?
  【中国日记之童大焕专栏】

  全球金融危机仿佛一次海水大退潮,令很多原本在水平面下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关于“农民工”到底姓“农”还是姓“工”这个问题,也终于该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把数以亿计进城或在当地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称之为“农民工”,称呼背后是这样的潜台词:一旦城里的工业需要工人时,他们就是可以吸纳的劳动力;一旦城市遭遇困境,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他们就可以回到农村去种地。因此,我们过去对“农民工”采取的政策就是“经济上吸纳,社会上排斥”,只把他们作为城市的临时劳动力,而户籍、教育、升学平等等身份问题上却不打算认同和吸纳他们。

  然而,现实正在粉碎这个“理想设计”和“现实虚构”。2月10日《南方农村报》的消息说,别说是回乡自主创业,就是家乡有现成的工作等着他们,广东第三代农民工也宁可在珠三角失业,而不愿回乡工作。即使工资相同,不少农民工认为珠三角比家乡更精彩,出去发展更有意义。因为种粮一年的收入,还不如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从以上因素看,所谓的“农民工”,它的本质早已是工人而不再是农民!因此,我们应该从户籍制度、平等的教育和升学制度等方面全面保障进城农民的权益,而不是从政策上随时准备劝他们“回乡创业”!

  撇开种地和打工的收入差距不说,即使是自主创业,在城市也比农村成本低见效快。无论是交通物流体系、金融信用体系、信息体系、劳动力市场、用水、用电等等,农村都要比城市落后得多。此外,投资农副渔业周期长,农村人口少,资金周转慢,因此要求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而城市则因为人流量大,资金周转快,倒更适合小本经营。因此,在城市创业的经济门槛、技术门槛和信息门槛,反而比农村低得多!

  除了经济原因,第二三代农民工把根留在城市,还有更为根本的文化原因。即使工资相同,即使大中城市生活成本比家乡更高,不少农民工也不愿留在家乡。这正如阿根廷的法律教授格龙多纳所说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短期的经济行为可以用经济逻辑来解释,长期的经济行为,经济逻辑解释不了。一定会进入文化逻辑。一个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是文化价值观决定经济发展的程度。也可以说是文化环境,决定了农民工第三代的选择。“故乡没意思”,已是绝大多数农民工第二、第三代的共同感受。

  农民工到底姓“农”还是姓“工”,这已是一个亟待政策层面形成共识的问题,再也逃避不得。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