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军方美国东部时间11日证实,美国一颗为私营公司所有的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10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美国专家估计,卫星相撞将会产生至少数千个太空碎片。此次撞击事件发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属近地轨道范围。通常这一轨道中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较为密集。
稍后,俄罗斯航天署新闻中心也向媒体证实了卫星相撞事件,但该中心表示目前尚无法对该事件作出具体评论。
航天专家认为,这是有史以来完整在轨卫星首次相撞事件。
完整在轨卫星首次相撞
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说法,卫星相撞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地点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上空,相距地面大约790公里。
两颗卫星中,一颗是美国铱卫星公司1997年发射的“铱33”号商用通信卫星,质量大约560千克。另一颗是1993年升空的俄罗斯“宇宙2251”号军用通讯卫星,质量大约为900公斤。
美方认为,相撞前,俄方卫星已经处于报废状态。美国铱卫星公司将此次太空事故称之为“一次几率非常小的事件”。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新闻中心的亚历山大·沃罗比约夫12日也证实了美俄卫星相撞一事。沃罗比约夫说,发生撞击的俄方卫星可能曾是一颗军用卫星,由俄罗斯航天兵负责监控。俄航天署并未因此损失任何航天器。
美国军方借助太空监视网络首先发现卫星相撞并通告航空航天局。专家表示,现在暂不能了解本次卫星相撞到底会产生多少碎片,因为一些碎片可能只有厘米甚至微米大小,一时难以监测到。据估计,美国航天局至少会发现数千个碎片。
美军战略司令部发言人莱斯·克德利克说:“我们认为,这是第一次两颗卫星在轨道相撞。”
航天局资料显示,以前发生过4起火箭残骸或小型卫星轻微碰撞事件。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没有迹象显示这是一次人为制造的事件。
国际空间站有“防撞”措施
相撞卫星所在轨道位于国际空间站轨道上方大约435公里处。卫星相撞后,太空中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及3名驻站宇航员的安全立即引起各方关注。美国宇航局发言人11日称,即使碎片威胁到国际空间站,空间站也可以启动“避撞”程序。
1998年以来,国际空间站已绕地球飞行超过6万圈,但只启动过8次“避撞”程序,以躲避周边飞行的太空碎片。
目前,国际空间站上有2名美国宇航员和1名俄罗斯宇航员。美国宇航局称,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已将这次卫星相撞事件通报驻站宇航员。
美国航天局专家认为,相撞产生的残片不会对空间站及其宇航员构成大威胁。残片初步认定不会影响美国定于本月22日实施的一次航天飞机发射,但航天局打算今后几天重新评估发射时间。
美国航天局休斯敦宇航中心研究“太空垃圾”的专家尼古拉斯·约翰逊认为,卫星相撞产生的残片或碎片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和一些地球观测卫星构成的威胁更大一些,因为它们所处轨道在两颗相撞卫星的轨道附近。惠晓霜(新华社)
康娟(中国日报)
我国气象卫星可能会受影响
卫星相撞事件发生后,记者了解到,由紫金山天文台负责的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已开始实施对这次俄美卫星碰撞产生碎片的搜索捕获,并将密切关注这些碎片对我国在用卫星的影响。
美俄卫星相撞的高度距离地面约790公里,碰撞后产生的大量碎片大致也分布在这个高度上。紫金山天文台负责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熊建宁告诉记者,在770~800公里之间这一高度的卫星还是相对密集的,包括我国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资源一号等对地观测卫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航天专家告诉记者,我国的800公里高的气象卫星可能会受其影响,而且我国的资源卫星也在778公里,离相撞轨道很近。现在可以根据卫星运行的参数由倾角、速度、近地点和远地点等来描述俄美卫星碎片云的运行姿态。如果目前在用卫星与碎片云在同一轨道高度,而且倾角相同的话,发生碰撞的概率就很小。如果倾角不同的话,它们的轨道面就会相交,即使速度一样的话也会发生碰撞。但是,由于太空非常大,目前看来我国卫星撞上由这次事故产生的空间碎片的概率非常小。
另据记者了解,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监测中心和分布在全国的各个观测站共同组成了一个空间碎片监测系统,他们将密切关注这些空间碎片的走向,采取应用卫星碰撞预警的服务,密切跟踪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碎片,必要时对我国的卫星运行轨道进行修订调整,争取减小影响。
快报记者 安莹
撞击碎片可能波及带核卫星
据新华社莫斯科2月12日电 (记者 聂云鹏)俄罗斯航天专家说,俄美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可能波及苏联时期携带核反应堆的老化卫星,从而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碎片带。
俄塔社12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俄航天界专家的话报道说,俄美卫星撞击后产生的碎片向不同方向飞散,这些碎片有可能撞上处于太空飘移状态、高度相近的苏联时期的卫星。他介绍说,这些卫星属于退役老化的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核反应堆,如果碎片与这些卫星相撞,有可能在太空中形成放射性碎片带。
该专家说,核反应堆用于卫星的目的主要是提供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相对低的能源。
此外,该专家还说,俄美卫星相撞后产生的碎片还有可能与俄罗斯“箭”系列其它卫星相撞,从而形成新的太空碎片。撞击事件中的俄罗斯卫星属于俄罗斯应用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企业研制的“箭-2M”型军用卫星,目前还有同系列的其他卫星处于太空中邻近位置。
撞击事件中的俄罗斯卫星发射于1993年,这颗卫星从1995年起就已停止工作。
俄罗斯航天兵第一副司令亚库申12日确认,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卫星和俄罗斯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本月10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相撞,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可能分布在距离地面500公里到1300公里的太空中。
亚库申说,俄罗斯航天兵太空控制系统目前正密切跟踪俄美卫星相撞后产生的碎片。
以往三起
太空相撞
此前,人类曾通过轨道测算确认过三起重大的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
1991年12月底,俄罗斯一颗失效卫星“宇宙1934”撞上了本国另一颗卫星“宇宙926”释放出来的大碎片,前者一分为二,后者零碎到无法跟踪。
1996年7月,法国的“樱桃”通信卫星被多年前“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入轨时产生的一枚碎片击中。当时,该碎片以每小时3.1万公里的速度与卫星相撞,卫星主体虽没有受到损伤,却导致一个观测装置受损,卫星运行超出正常范围。
2005年1月17日,在太空中飞行了31年的美国“雷神”火箭废弃物和此前中国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的残骸,以每秒5.73公里的相对速度碰撞,长征四号火箭残骸的近地点轨道下降了14公里,美国的火箭废弃物一分为四。新华社
不同高度
卫星轨道
卫星轨道按高度可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一般把距地面数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的轨道称为低轨道。低轨道卫星具有信号传输时延短等优点,因此许多通信卫星采用低轨道。中高轨道的高度约为2000公里到两三万公里。
在距地面约3.5万公里处,有一条特殊的轨道,这里卫星的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被称为地球同步轨道。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具有位置稳定等优点,因此在这个轨道附近分布有大量的人造卫星。
新华社
太空垃圾,惹不起躲得起
航天专家一直警告,自苏联1957年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颗各类航天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太空垃圾在轨道上遨游。目前,地面上能观测到并记录在案的太空中的碎片约有4000多万个,形成约3000吨太空垃圾,其中地面可以观测到的最大碎片与一辆公共汽车相当,最小的与一个垒球相当,而且这些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这些散落在太空中的人为碎片已成为太空交通的一大安全隐患,空间碎片也成为世界上共同的难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目标和碎片观测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就承担着密切监控这些“太空杀手”的重任。紫台的吴连大研究员就和太空碎片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表示,太空交通更难治理。
平均每公里不到一个
太空垃圾就是空间碎片,太空垃圾的存在对于在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来说,简直就是天敌。由于空间碎片与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一般为每秒几千米至几万米,因此,两者即使是轻微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就能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
太空垃圾可分为三类:一是用现代雷达能够监视和跟踪的比较大的物体,主要有各种卫星、卫星保护罩及部件等,这类垃圾目前已达8000多个;二是体积小的物体,如发动机等在空间爆炸时产生的,其数量估计至少有几百万;三是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这类卫星送到地球轨道上的碎片达3吨。
吴连大告诉记者,通过观测,现今在外层空间中共有10多万片直径大于1厘米的空间碎片存在,10厘米以上的大型碎片数量达到一万两千个左右,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管”到的空间碎片也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虽然空间碎片多如牛毛,但是与飞船相撞的几率是非常低的,宇宙浩瀚无边,平均每公里的碎片不到一个。
太空交通更难治理
吴连大表示,治理太空垃圾要求技术含量比较高,目前并没有非常好的方法。熊建宁也表示,世界上科学家们针对太空垃圾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废弃的卫星返回地面,或者及时调整轨道,让它进入大气层烧毁,以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美国曾经采用发射导弹将太空中的碎片击碎成小碎片以减低风险。
另外,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还表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采取过共同的行动,因为这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的事情,需要世界有关的大国联合起来制定一个规划或者是制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条文,大家都共同遵守这个原则,然后才能谈到对太空垃圾治理。
惹不起但是躲得起
随着太空科学越来越发达,可以预见在未来太空的碎片垃圾将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应付这些在太空飘忽不定的“杀手”呢?专家表示,在加强太空碎片监测的同时,可以采用机动的方法躲避。因此,在发射卫星时,科学家们都会选择一条相对“干净”的轨道。
据了解,去年我国“神七”发射时,在选择发射窗口的时候,观测到‘神七’轨道可能交会的10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仅仅只有300~400个。因此“神七”遭遇空间碎片概率极小,碰撞的几率更是在万分之一以下。快报记者 安莹
卫星相撞比彩票中大奖难
昨天一早,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的熊建宁一到办公室就听到了一则令他十分震惊的消息: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10日在西伯利亚上空790公里高处发生太空相撞。“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就是,极小概率的事件发生了!要知道,太空中卫星相撞比买彩票中500万大奖要难得多。”熊建宁说。
【相撞原因】
两颗卫星轨道相交
太空浩瀚无边,两个卫星各行其道,那么它们怎么会撞到一起呢?熊建宁告诉记者,昨天一上班他和同事们就打开电脑,根据美国和俄罗斯两颗卫星的数据资料,计算出了两颗卫星的运行轨道,他们发现两颗卫星的运行轨道发生变差,二者在同一高度上有相交之处。有可能这就是相撞的原因吧。
紫金山天文台的轨道专家解释,卫星发射都会按照它预先设计好的轨道行走,但俄罗斯这颗卫星是1993年发射的,据报道,卫星的轨道机动系统已经不工作了,也就是说这颗卫星目前属于“无人驾驶”,在太空四处漂泊中已偏离了预定的轨道。尽管如此,两颗卫星在太空某一个时间相撞,机遇还是非常非常低的。
【影响】
碎片停留太空几十年
据美军战略空军司令部发言人朱利·齐根霍恩透露,美国军方用雷达网对大于10厘米的残骸进行了跟踪,目前已经捕捉到至少500块碎片。 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告诉记者,相撞产生的太空碎片可能远远超出这个数字,一般来说太空碎片因为在700多公里的高空,这个高度上的大气阻力非常小,所以这些碎片会在太空停留几十年的时间,它们的轨道会非常缓慢的降低。
另外,空间碎片落到地面会砸到人或者建筑物吗?专家表示,绝大多数空间碎片在穿透大气层时已被烧尽了,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不影响与南极科考队联系
铱星移动通信系统是美国铱卫星公司委托摩托罗拉公司设计的一种全球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它通过使用卫星手持电话机,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拨出和接收电话讯号。据记者了解,中国南极科考队就是用铱星电话和国内进行联系,那么这次卫星相撞会不会中断南极科考队与国内的联系呢?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朱镇熹在2007年曾经远赴南极科考,他告诉记者,这应该不会影响到南极科考队的通讯,因为铱星的卫星有很多,南极科考的铱星电话的服务卫星并不是相撞的这颗卫星,另外在雪龙号的船上,还备有海事卫星电话保证通话顺畅。
快报记者 安莹
美将用一颗备用卫星“补缺”
据新华社电 美国铱卫星公司11日说,他们将用一颗太空中的备用卫星补上被撞卫星损毁后的空缺。
铱卫星公司运营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用卫星网络,运行卫星数达66颗,主要提供通信服务,美国国防部是其最大客户之一。公司发言人11日表示,他们在太空中还有8颗备用卫星,公司计划在30天内,用其中一颗备用卫星替代“铱33”。这位发言人说,目前卫星网络运行基本正常,但部分客户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服务中断,预计13日左右可得到修复。
铱卫星公司声明说,此次相撞事件并不是铱卫星公司或其卫星技术故障造成的。
铱卫星(资料图片)
太空航天器如何避免被撞
据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 栾海) 航天器通常该如何避免太空相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指出,目前用于防止“太空垃圾”撞击航天器的方法和相关设计大致有6种:
一、对各种“太空垃圾”进行监测和预警,当“太空垃圾”很可能与国际空间站、卫星等航天器相撞时,可使航天器通过改变运行轨道躲避。
二、确保废弃的航天器具有一定的变轨能力,将其“调遣”到无用轨道。
三、通过无线电遥控信号使位于低轨的废弃航天器逐渐坠落到预定海域。
四、加厚航天器的外壳,增强其抗撞能力。
五、用可降解的新材料制作航天器,使其在完成使命后能在太空中自行化为乌有。
六、研究人员还在设计发挥“太空清洁车”作用的航天器,收集并带回“太空垃圾”。或者研制激光装置,将“太空垃圾”烧成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