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底到今年1月,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沪深两市先后有四家暂停上市公司恢复上市,而且表现抢眼。乌鸡究竟是如何变成凤凰的,是什么在成就这些幸运儿?又是什么让这条道路充满荆棘?
“乌鸡变凤凰”
由于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亏损,S*ST聚酯股票于2007年4月被暂停上市。S*ST聚酯如果退市,则海南省国资委持有的8136万股国有股权价值将化为乌有。当初的“西北种业第一股”S*ST秦丰股票于2007年5月25日起暂停上市。靠着省政府拨付的6000万元财政补贴,S*ST秦丰2007年每股业绩勉强盈利0.05元。但由于公司的主营业务持续低迷,公司岌岌可危。
但是经过艰难而漫长的重组、股改,这两家公司已经今非昔比了,恢复上市后,他们将可能变身广晟有色、化建股份,主营业务也将变成稀土采矿、化工石油工程施工。
ST华龙和ST实达也同样迎来了新生,2007年12月,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成为ST华龙的实际控制人,三盛宏业最终将旗下的海洋运输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与此同时,ST实达则变身成为房地产企业。
破产重整几成必由之路
对于暂停上市公司来说,债务破题就意味着恢复上市破题。2007年6月之后,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有了新的模式。
新《破产法》中的破产重整程序以及破产和解程序目前已经广泛地在暂停上市公司中得到运用。包括S*ST兰宝、S*ST海纳在内,已经有数十家上市公司走上这条保壳之路。
*ST中辽已经暂停上市了有4年之久,是上市公司中暂停上市时间最长的“不死鸟”,为了节约债务重组的成本,这家公司走的是破产和解的道路,而如果上市公司走破产重整的路,则只需要公司提出申请,由法院判断申请的合理性就可以了。
还债是不可避免的博弈
进入破产和解或破产重整程序绝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和债权人的谈判才是更严峻的考验。
*ST华源曾因为两大债权银行既是债权人也是华源集团的债权人,他们质押查封了华源集团对*ST华源的持股,使得偿债问题变得更为错综复杂。最终,上市公司和华源集团在一周时间内经过艰难而紧张的沟通,才涉险过关。
但是对于那些业绩突然转差,还没有暂停上市或者刚刚暂停上市的公司来说,“如果拖欠年限不长,没有进入不良资产,银行就没法打折,这样一来,双方就更加难以达成一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资产注入门槛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确保注入资产的质量,2008年8月26日,沪深交易所都发布了相关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对矿业权的权属状况、资源开采的审批以及矿业权估值等进行详尽披露。
S*ST聚酯在引入广晟有色的过程中成为首家按照新规范披露矿业权相关信息的公司,相比之下,S*ST朝华就因为对矿产资源的评估耗时太长,重组一直没有明确结果。*ST中辽则已经将股改、注资等方案都拿出来了,但因为公司注入资产的持续经营能力还需要考察,剩余重组工作还需要等年报出完才能启动。
政府支持成为重要推手
在整个恢复上市的过程中,当地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S*ST聚酯的整体重组工作就一直由海南省政府和省国资委主导。为完成信达债务重组,海南省国资委还专门投入了5000万元资金。
不仅是海南省政府,各地政府对待辖区内已经暂停上市或是面临暂停上市风险的公司大多非常重视。
“保壳是一项政治任务。”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没有哪个地方愿意看到自己的上市公司退市的。”
快报记者 应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