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素以讲上海话为荣,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你在上海讲不了上海话,多半会被上海人从心底里瞧不起的,当然,除非你说的是英语和台湾腔国语。
上海一家晚报的一篇文章近日出了风头,针对日新月异的上海,它从语言的悄然变化,发现了一个社会心理现象——有一些人认为:在上海说上海话,有那么一点点没有文化的意味。当然,文章没有这么婉转表述,结果引发上海人“广泛不满”,认为“严重伤害了上海人民的感情”。因此后来的消息称:该报刊登了重要的道歉声明,并且编辑也被停职。
我想说的是,不管上海人说上海话有没有文化,但因为转载一篇讨论上海语言与文化的文章就要让一个编辑停职,就要人肉搜索作者,并严厉要求作者道歉的做法,实在是显得上海没有文化,非但没有文化,甚至不够文明。
上海已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世界的大都会,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眼下正在热火朝天地准备2010年世博会,将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展示中国的文化与文明。这个时候,上海需要更宽容的文化,更多元的文明,更宽松的舆论环境,更和谐的文化互融。上海需要“悦纳”,喜悦地接纳普通话、四川话、安徽话……还有外国话。
如果媒体不能发表新锐的评价、新鲜的看法、新出的观点,上海的文明与进步将失去重要推动力。如果只是这样一篇可以用来争鸣讨论的、虽然乍一看有些另类的文章,就要让编辑人员停职,以后谁还敢在报章和媒体上正式提出新看法、披露新现象?如果说“上海人说上海话没有文化”这样一个观点就“伤害了上海人民的感情”,那很多的上海人对日本、韩国和英美人士不说中国话、不说上海话,又该怎么看呢?
上海人说什么话,有没有文化,是一个大众心理的认同。如果有人认为上海人说上海话是有文化的表现,那就一定有一部分人已经认为“上海人说上海话已经过时,显得文化层次不高”。观点不同而已,你可以认可,也可以反对。
等所有人都不得不认同“说上海话是很有文化的表现”的时候,上海你说什么话都没有文化了。 蓝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