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今晚夫子庙东北进西南出
· 这些老民俗 你还记得多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民俗嘉年华勾起市民不少回忆
这些老民俗 你还记得多少?
  这些年,除了赏灯,糖画、面塑、皮影等老民俗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昨天南京郑和公园广场上的民俗嘉年华,一下让老民俗又回来了!民间艺人齐齐亮相,玩起了自己的绝活,熟悉的场面勾起了不少市民的回忆,也让很多没见过的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嚷嚷着要一试身手。

  糖画:过去转到空门,只能吃糖稀了

  糖画师傅徐吉东将炼制后的糖稀加热熔化,然后用铜勺为笔,以糖液作墨,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作起画来。他手时高时低,缕缕糖丝落下来,一个大公鸡的尾巴出现了,随后是身体、然后是头,手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再用竹签固定,铲子那么一铲,一只栩栩如生的大公鸡糖画就此完成了。

  “和小时候一样的,可惜现在不多见了。”糖画勾起了66岁谢阿姨的不少回忆,她说小时候家门口就有糖画摊,和这个差不多,旁边有个转盘,上面有十二生肖的图案,转到哪个,师傅就画哪个。“一两分钱的糖画,哪个孩子要是转到了‘龙’,其他孩子非得羡慕死了。”谢阿姨说,要是转到了空门,就只能用小木棒卷点糖稀尝尝甜味了。昨天谢阿姨是特意带着7岁的小孙女彤彤来瞧瞧的。小姑娘左瞧又看,十分好奇,也想试试身手。学着徐师傅的模样,她慢慢地在大理石上浇下糖稀。可是半天下来,图案不仅不像,铲下时整个糖画七零八落。小姑娘连连摆手,“太难了。”

  徐吉东介绍,如今南京作糖画的艺人不过十来个,39岁的徐吉东算是这个行业里年轻的了,糖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徐吉东也就是在春节期间才出来作糖画,多半时间都在打工。

  面塑:现在流行捏小牛和奥巴马

  “妈妈,我要那只小白兔!”“爸爸,那只小狗好可爱!”几十个家长带着孩子围在蒲师傅的面塑前挪不开步子。

  只见他取出一团橘红色的面,在手里揉搓片刻,在上端挤压一下,立刻呈现出牛头和牛身,眼尖的小朋友已经看出了名堂,欢呼着:“哇,小牛!”蒲师傅抬眼一笑,手里已经又捏出了眼睛、耳朵、鼻子,还戳出了鼻孔呢。接着,一小撮黑面又被做成了牛角插在头上,没过多久,一只小牛就活灵活现了。

  “平时要见你们太难了!”李阿姨挤进队伍里就为了跟蒲师傅亲密接触一把。她忍不住“想当年”起来,“我年轻的时候,常见这手艺,现在怎么都瞧不见了?”蒲师傅解释说,十五年前是面塑最火的时候,南京会这门手艺的人多,现如今会面塑的只有七八个人。

  蒲师傅说现在捏面人可得跟着潮流走,美国总统奥巴马他就会捏!

  皮影:“悟空战妖精”全由一人操控

  在几根细长木棍的交织变换下,两个色彩艳丽的皮影小人儿,或对打或唱曲,讲述了一幕幕古老的传说。昨天在嘉年华活动现场,皮影演出吸引了不少人气。

  皮影正上演一场精彩的打斗:“孙悟空大战五毒王”。整个演出,居然只有一名艺人现场操纵。他就是64岁的南京皮影老艺人姚其德。

  姚师傅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夫子庙曾有一家皮影剧社,那时候每年春节,市民逛夫子庙,除了看花灯,必看的就是皮影戏。精彩的皮影戏令不少“老南京”回味无穷。年近60的周先生指着一旁全神贯注的小孙子告诉记者,“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看皮影!可惜后来就不怎么看到了。”

  “正月十六上城头”,一上就是七十年

  在嘉年华活动现场,除了体验了过年玩的老民俗外,不少“老南京”还回忆起这些年逐渐被遗忘的元宵节老风俗。家住老城南的秦永辉老人今年79岁。他告诉记者,“正月十六,我还要去‘上城头’呢!”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这天在城头上行走一周可驱百病,叫做“走百病”。

  秦老说,自己才6岁大,就跟着大人们开始“上城头”了。“我当时家住水西门,附近可以直接爬上水西门城墙。我们沿着城墙,能一直走到白鹭洲呢。”老城南的院子里,常常住着好几户人家,往往是大家相约好一块儿走,说说笑笑。

  对于孩子来说,上城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城头上聚集的各色小摊了:有卖糖果的、卖炒货的,还有吹糖人儿的,应有尽有。

  见习记者 王凡 快报记者 沈晓伟 钟晓敏 赵丹丹

  昨天在郑和公园,民间艺人表演扭秧歌    快报记者 泱波 摄

  昨天,民间艺人表演作糖画

  快报记者 唐伟超 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