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通讯员 谢江平 孙乐 快报记者 赵丹丹 钟晓敏)昨天,中华门举办首届“提灯节”,与元宵节期间夫子庙灯会相呼应,将一直持续到3月26日。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教授陶思炎介绍,提灯节从明清时代就盛行了,但南京最近一次举办提灯节是1959年,距今已整整半个世纪。
昨晚7点整,礼花齐放,点缀了夜空,拉开了中华门首届“提灯节”的序幕。
中华门广场上,两支舞龙队激情表演,游人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中华门瓮城布置了以明文化为主题设计制作的《中华华表》、《平安祈福门》及灯光马道、武士提灯、灯谜长廊等大型灯组,中央大道两侧悬挂着各类灯笼和气氛灯,灯上悬有祈福牌。
当晚,中华门瓮城还举行了城墙擂台赛、仿明入城式、猜灯谜送大奖等妙趣横生的活动。凡是登上瓮城观灯的游客,还获赠一个小灯笼和祈福牌。
据秦淮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农历正月十三,人们喜欢提灯登高祈福。为保留这一民俗风情,中华门瓮城特举办首届“提灯节”。
陶思炎介绍,南京搞提灯会的传统由来已久,从明清时代就盛行了。当时,徽商垄断南京的木材业,他们出资支撑这一活动。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大约有上万人举着火把、提着灯笼、舞着龙灯游行。
不过,这一活动后来由于经费原因消失了。最近一次提灯节活动,是在1959年。
传统习俗中,正月十五才是提灯日,中华门首届提灯节怎么会放在正月十三呢?陶教授解释,举办提灯节不仅是恢复民俗,还有多重意义,首先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都有促进作用。此外,将文化遗产转化成旅游产品是文化产业新思路。这也对元宵节的夫子庙起到了人群“分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