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09年年初关口回望,会发现与之前数年相比,当前全球跨境资金流动正发生迥异变化。始于去年第四季度全球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大举出售高风险资产、降低负债比例渐成风潮,国际跨境资金异动的大幕正徐徐拉开。这种变化具有哪些特点,将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怎样影响,我们又将如何应对?
国际跨境资金回流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披露,2008年全球FDI下降了约21%,贸发会议预计,金融危机和经济不景气将导致2009年全球FDI进一步下降。
在这之前的几年间,全球跨境资金流动频繁,体现其活跃度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速实现着年均两位数的高增长;同时,新兴市场国家扮演着为机构投资者融资的角色,过去几年来源源不断从发达国家吸纳国际资金入境。不过,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FDI数量变化只是国际跨境资金变动的一个方面。除了FDI金额的减少,包括热钱在内的跨境资金在流动方向上也发生明显变化,它们正在从流入新兴市场转向流回发达国家,从流入金融衍生品市场转向美元资产和部分品种的期货市场。”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说。
跨境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的热潮正在退却。根据贸发会议的预测,金融危机将使流向发展中国家的FDI在今年减少40%。另据世界银行预计,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规模将降至5300亿美元左右,这一数字将是2007年的一半。
专家指出,当前回流的跨境资金正进入三大领域:很大一部分回到了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以偿还贷款;一部分被投资者用于购买美元资产以避险保值;还有一部分短期资金进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
新兴市场遭遇威胁
最近几十年间,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形成了由新兴市场不断给发达国家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商品浪潮,另一方面形成了由发达国家给新兴市场提供资金的金融大潮。如今,随着跨境资金流动热潮的退却,新兴市场遭遇资金回流的威胁。
专家这样描述国际跨境资金回流的路径和后果:以华尔街投资银行与对冲基金为代表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出现了大量的账面亏损后,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出售海外资产以抵债。由于国际机构投资者在过去几年内对新兴市场国家大举投资,去杠杆化就必然导致国际机构投资者在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抛售,大量的短期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撤出。这将会导致东欧、东南亚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本币贬值、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赤字,甚至引爆金融危机。
以韩国为例,近几个月来,为了避免国际资本撤出引发的韩元大幅度贬值,韩国不断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外汇市场的操作,这导致该国外汇储备剧烈波动,但即便这样,金融危机以来韩元对美元已经贬值超过25%。
对中国经济不会造成较大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一些新兴市场相比,资金回流现象在中国并不是很严重。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指出,热钱从中国流出的整体规模并不大,拥有强大外汇储备的中国没有必要担心个别月份外储的小幅下滑,因为这既不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也不会引发国内流动性危机。
相比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我国FDI占GDP的比重较低,同时我国又拥有22万亿元之多的居民储蓄和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我国资本账户没有完全放开,这已成为防止跨境资本出逃的有效防火墙。跨境资金回流对我国经济建设不会造成较大冲击。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跨境资金的撤出只是应急之策,国际资本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选择长期流出。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比其他国家要快,基于看好中国投资前景的考虑,国际资本没有理由大规模出逃。”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警惕跨境资金新动向
未来外部经济环境不可测因素将令国际资本流动更加动荡难测:一方面,国际资金会继续延续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回流态势,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国际机构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恢复,国际资金或将卷土重来。
“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见底,国际机构投资者将重新面临追求盈利的巨大压力,在这一压力驱使下,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向可能再度逆转,新兴市场国家可能出现更加汹涌的资本流入。”张明说。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资本的回调只是美国金融机构自救的一个暂时过程,从美国国债市场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资金没有长留的打算。美国的长期国债现在遭到抛售,而短期国债在收益率变成负值后还遭到疯抢,这说明大家对美国长期资产并不看好。今后不排除游资大举进入大宗商品市场的可能。
这一切均加大了跨境资金的监管难度。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09年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受世界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的影响,跨境资金异动会带来潜在的风险,资金流向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国家外汇管理局强调,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出入的均衡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加强国际收支监测预警,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新华社记者 王宇 李延霞 任芳